中德有望成為工業4.0時代雙引擎
漢諾威IT展“數字經濟”唱主角,業內稱
2015-03-20    作者:記者 侯雲龍/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2015年德國漢諾威通信和信息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漢諾威IT展”)近期開幕,“工業4.0”概念成為本屆展會最大的亮點,一大批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創新技術和生産方式陸續亮相。會上,多國産業界和學術界人士表示,工業4.0正在成為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以及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今年漢諾威IT展的主題是“數字經濟”,它是經濟與數字化的結合,展現出IT技術對經濟産生的巨大影響,意味著IT技術正驅動各個經濟領域的創新,創造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産品。在德國政府大力推動的“工業4.0”發展計劃中,IT技術扮演著“最重要、最核心的”角色。
  展會現場,德國電信公司展示了信息技術支援的最新機器人生産設備;德國時裝研究所展示的“紡織行業傳真機”技術,可以對染色代碼進行數字化傳輸,紡織企業將無需寄送實物樣品,生産成本因此大大降低。沃達豐公司在展會上推出了數字汽車技術,客戶用手機就能了解剩余油量、車胎狀況等車輛資訊,並能控制車門開關;全球知名軟件供應商SAP公司推出了“數字農業”解決方案,能在電腦上實時展示多種生産資訊,如某塊土地上種植何種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強度如何、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況,農民可據此優化生産,實現增産增收。
  從展會現場看,IT技術已經滲透進各行各業,對醫療、電力、工業制造、家庭生活等行業都産生了深遠影響。此次展會上,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中興、華為等公司也展示了不少以IT技術驅動的新技術,顯示出中國企業正在工業4.0領域的成果。
  會上有業內人士表示,和德國提出的工業4.0極為類似,中國兩會期間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在促進制造業升級、推進經濟轉型方面將起到巨大作用,未來不但有望推動“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智造”,還會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美國知名學者傑裏米裏夫金在展會上表示,中國提出的“互聯網+”與德國的工業4.0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與他提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有類似之處,中德有望成為工業4.0時代雙引擎。
  目前,中國國內普遍認為,德國此前提出的工業4.0,正在成為國際制造業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而中國兩會期間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也契合了産業發展潮流,有望對中國制造業升級,以及經濟長期穩定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眾多業內人士和專家還表示,德國制造業整體水準領先中國,其制造業發展經驗和工業4.0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果值得中國借鑒。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表示,德國提出的工業4.0是以全方位的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代表的新工業革命,這也是繼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應利用市場規模優勢,對傳統工廠生産模式進行智能化改造試點。中國的制造業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全達到工業4.0的標準,在向工業4.0推進過程中,需要把新的技術引入到舊的係統中,將傳統的工業流程係統改造成實時的能動係統,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開展工廠4.0試點,對傳統工廠生産模式進行智能化改造。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馮曉認為,實現中國版的工業4.0,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德國的人才培養經驗值得學習。但在目前的數字化的時代,不推薦德國在1880年工業化初期建立的“學徒”體制。應該根據目前技術快速更新的趨勢,建立與職業並行的終身教育體係。因此可以學習德國,建立一些特殊的職業學校,或是職業相關的大學課程,並以此形成與職業結合的終身教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整合閱讀:
首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取得21項成果
工業4.0要應對高低端人力資源雙挑戰
中國工業4.0要應對高低端人力資源雙挑戰
近觀德國“工業4.0”
工業4.0時代已經到來
 
頻道精選:
【思想】查查三公帳單外還有多少白條 2013-06-14
【讀書】當前經濟形勢的六大前沿問題 2015-03-17
【財智】多券商交易係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亞投行擴容 凸顯多邊金融架構漸變 2015-03-20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