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環保産業需優化投資結構
2015-03-17    作者:劉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明確的産業政策信號驅動下,投資環保無疑也能掙錢。有測算認為,未來三年中國環保産業投資將超過10萬億元,將其比作一場投資盛宴並不為過。但同時也要看到,在過去三年環保投資中,每年新增1000億元,其中近50%都由政府主導資金投入,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資本尚未充分入場。
  環保産業不是一項短平快的熱錢生意,投入與回報周期都有獨特的産業要求,只有構築符合市場需求的投資結構才能兼顧環保産業的市場化與公益性。目前投資結構失衡成為阻礙環保産業發展與轉型的硬傷,實現環保投資與回報的閉環過程亟須解決“誰來投資”和“往哪兒投”的投資主體及對象問題。
  不同於一般的市場化産業,環保産業具有公共産品屬性,同時是一個跨領域、跨部門、跨地域的新興産業,目前中國環保産業聚焦在大氣、水和土壤三大治理領域。環保的公共屬性使得政府在環保産業前期啟動階段承擔了大部分成本,但是如何將投資持續力更強的社會資金引導進環保産業規劃中,才是政府必須解決的職能轉型問題。政府的直接投資雖然能夠實現短期的治污效果,但是當財政承受力出現下滑時,報復性污染反彈將會加劇。環境污染的來源説到底是來自現代工業市場的過快發展,調動市場治污積極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企業出於對自身成本業績的考慮通常對環境保護難以主動承擔責任,環境污染負效應的外部化帶來的市場失靈讓政府主導環保具備了必要性,但是政府主導的環保投入難以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和解決投資激勵問題,同時迫於地方GDP增長壓力,即出現了環保治理的政府失靈。面對政府與市場治污的雙重失靈,專注於環保治理收益的企業開始出現,市場主導演化而來的環保企業則能夠憑藉産權界定明確和資源配置高效的優勢克服政府失靈的頑疾。
  政府與市場相互借力振興環保事業的合作模式已然是各國治污的首選,但模式的持續運營需要通過環保投資結構的再造來實現。具體從兩個方面的優化入手,一是環保投資主體結構的再造,從建立多元化投資主體為突破口,要培育包括政府、私營企業和外資為主的多元的環保投資主體,在形式上可以採取合作PPP投資方式等,在方式上可以採取建設-運營-轉讓、建設-委託管理、轉讓運營、委託處理等方式。二是環保投資使用結構的優化。長期以來,政府主導下的環保投入側重於對治污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對孵化環保創新性企業與污染治理管理能力則沒有側重扶持,對硬體建設的重視遠遠超過對環保軟實力的重視程度。對培育環保産業市場活力的缺失導致整個産業的投資動力不足。所以在明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同時,政府要發揮政策扶持優勢,將政府財政對環保的投入重心調整到對市場競爭活力的充分調動。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當環保産業投資比例佔到一個國家GDP的2%到3%才能達到投資的理想水平。但是光有量的積累是不夠的,投資結構的優化才會讓環保産業的投資效率與資金規模的增長成正比。環保産業是中國的新興經濟領域,不是簡單的炒作概念,不能走過去以基礎設施硬體投資拉動區域經濟的老路,否則環保産業盛宴只會是曇花一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環保産業增資6萬億
山東威海推動節能環保産業“加速跑”
發改委:正在醞釀和修改相關政策 大力支持環保産業
我國環保産業發展迅速未來面臨更大空間
節能環保産業將成拉動經濟新主角
 
頻道精選:
【思想】重建“環保公信”時不我待 2013-06-14
【讀書】馬雲2015開年"雙響炮"背後的深長意味 2015-02-26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融資詐騙黑手頻頻伸向老區農民 2015-03-1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