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捨政府背景和萬億市場 信託公司盯上地方平台PPP項目
2015-03-04    作者:記者 鐘源/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資料圖片
  隨着政府信用逐步從融資平台中剝離,此前備受熱捧的政信類項目近來呈“退燒”跡象。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信託公司通過發行基礎産業類産品募集資金來投入到地方基建項目的數量出現“斷崖式”下跌。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僅發行132隻215億元此類産品,環比在發行只數和規模上都大跌近6成。不過,基於政府背景和萬億市場的誘惑,近來多家信託公司悄然試水搶灘地方平台PPP項目。
  “公司項目經理近來都經常出去和地方融資平台接觸,試圖合作目前風頭正盛的PPP項目。”東部省份某信託公司管理人士3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他透露,PPP於我國並非新生事物,早在20世紀80年代,以BOT為代表的PPP模式即被引入國內。“之所以近年來,特別是自去年10月份以來,各大信託公司才紛紛來做,這主要是因為PPP合作模式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外,去年10月份國務院&&43號文等相關政策,明確把政府信用從地方基建項目和融資平台公司信用中剝離。受其影響,以基建項目為主的政信類産品發行大打折扣。
  用益信託數據統計,2014年全年共發行1646隻基礎産業類集合信託産品,其發行規模為2776.5億元,其中一到四季度分別為279隻、445隻、429隻和493隻,對應的發行規模分別為503.3億元、657.9億元、677.6億元和937.7億元。不過時過境遷,今年以來,68家信託公司發行的基礎産業類集合信託出現“斷崖式”下跌。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僅發行132隻此類産品,其規模也降至215億。同比在發行只數上下跌25%,發行規模上下跌30.1%。而環比在發行只數和規模上都大跌近6成。
  對此,格上理財研究中心報告認為,43號文中明確提出,將PPP模式作為基礎設施投融資的創新方向,以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因而PPP在信託界廣受關注。信託公司的主要投資方向之一,政信類信託正處於轉型時期,PPP不失為政信信託轉型和創新契機。
  持同樣觀點的萬向信託總裁祝旸也認為,未來公司將改變以往信託公司以融資打天下的固有思路,逐步蛻變為一家專業的投資驅動型資産運營機構。譬如,公司將加大與屬地資源和市場的無縫對接,結合浙江省政府的産融結合政策,參與到水環境治理工程以及新型城市化建設工程中去。他透露,公司已通過與省內唯一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浙江省物産集團公司以及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試點成立水務産業基金和新型城市化建設基金。“萬向信託將充分發揮自身在資金端的社會資源積聚能力,承擔投資建設主體和産業運營主體的關鍵角色,並且借政府對公共事業PPP模式推廣以及原有公共事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契機,夯實用當下穩定的現金流獲取資源型産業長遠盈利能力的基礎。”祝旸&&。
  不過格上理財報告也指出,由於根據PPP實踐經驗,項目自身即可實現財務平衡及盈餘的黃金項目並不多見,更多是微利或不盈利的基礎項目;另一方面,由於政府缺乏管理經驗,社會資本缺乏實踐經驗,市場缺乏足夠可推廣複製的成功案例,各個參與方都還處在政策磨合期。因此在未來1-2年內,金融機構大規模參與PPP的可能性不高,但此類業務中長期業務前景廣闊。
  “我們也知道前景廣闊,但是目前來看暫時還沒有信託公司什麼事兒。”對此,上述信託公司管理人士坦言。他透露,雖然管理層已經明確未來地方平台的基建項目政府不再兜底。但短期內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年萬億的地方基建資金缺口,不僅是我們信託公司,就是看重風控的銀行也難擋誘惑。”該人士&&。
  實際上,信託公司要想從PPP項目中分一杯羹也非易事。“除沒有特別成熟的案例可循外,以我們公司目前正在談的項目為例,其中最大的一個難點在於,融資方提出融資期限近10年,但僅願意付出8.5%的融資成本——因為有些銀行開出了更低的價格。”
  對此,中融信託創新研發人士&&,信託公司參與地方平台項目的PPP項目,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資金成本和回本週期上也不佔優勢,目前僅僅處在試水階段。但這是未來信託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只要在尋找項目上注意風險,在産品設計上科學合理,未來大有可為。為此,他建議由於PPP項目期限長而收益較低的特徵,信託公司需要撮合保險、銀行等長期低成本資金開展業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去年49家信託公司收入增速陡降六成多
監管層:鼓勵信託公司上市做大資本金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鼓勵信託公司上市做大資本金
信託公司證券投資業務今年增八成
信託公司借道新産品曲線破“剛兌”
 
頻道精選:
【思想】重建“環保公信”時不我待 2013-06-14
【讀書】馬雲2015開年"雙響炮"背後的深長意味 2015-02-26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地方治霾各自為政成效堪憂 2015-03-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