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聯姻並非高枕無憂
2015-02-17    作者:記者 明航/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14日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戰略合併,滴滴打車CEO程維與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將聯合擔任CEO,滴滴打車總裁柳青擔任合併後公司的唯一總裁。目前合併階段,滴滴和快的仍保持獨立運營。新公司持股比例,將在春節後宣布。
  網民認為,兩家合併背後仍是利益考量,兩家之前的瘋狂補貼現象將會逐步減少。但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提升用戶服務,開發出更多創新型服務,是合併後兩家亟待解決的課題。

  或增強抗風險能力

  網民“磐石之心”認為,自2013年開始,兩家在打車市場對司機和用戶的補貼已經高達數十億元,而且至今看不到盈利模式,同時持續面臨各地交管部門的處罰與監督。惡性競爭、用戶不買賬都讓已經投入鉅資的資本感到恐懼,所以他們必須撮合這場寡頭之間的交易,以期待降低燒錢速度,做大規模瓦解小對手。
  網民“信海光”&&,至少從目前看,打車軟體的合法性問題並未完全得到解決,滴滴、快的最近重點發展的專車業務,也是監管模糊地帶,如果雙方合併,形成一家“大到不能倒”的超級企業,其抗風險能力則能倍增。
  網民“創事記”認為,二者最怕的是自己悶頭燒錢火拼之時,另一個市場卻被別人乘虛而入。事實上,未來在包括代駕、拼車、公交、地鐵等更廣泛的移動出行領域,雙方均面臨着全新的挑戰,這才是雙方合併的初衷。

  大規模補貼恐減少

  之前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進行了大規模用戶補貼,發布大量紅包及優惠券,在合併消息宣布後,不少網民認為補貼可能會減少。“滴滴和快的合併了,再也沒有人任性地請全國人民花錢打車了。而且燒那麼多錢,總要賺回來。”網民“馬佔凱”説。
  但有觀點認為,二者合併後將不會再出現大面積燒錢現象,而將逐步趨於常態化,補貼應該會逐步減少,但不會一刀切地停掉。
  網民“符績勳”認為,打車的福利補貼應該會減少,但這並不是壞事,“合併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産品創新上,如果補貼少了,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多創新服務,當然是善莫大焉。”

  後續諸多問題待解

  網民“磐石之心”指出,滴滴是騰訊推廣微信支付的“馬前卒”,快的是阿里防禦微信支付的堅強後盾,一旦兩者合併,是否意味着滴滴打車用戶也可以用支付寶支付?快的打車可以使用微信支付?阿里和騰訊該如何布局?
  用紅包打前陣,滴滴和快的在市場上的“跑馬圈地”暫時告捷,但是這些“地盤兒”的穩固性卻遭到質疑。網民“姜奇平”説,“這兩年的紅包大戰主要是內耗,並沒有提升對用戶的服務,也沒有提高自身競爭力。”
  有業內人士&&,兩家基因類似的産品合併,用戶規模不會翻倍,産品質量也不會疊加。網民“葛甲”認為,現在兩家公司的打車軟體仍然比較簡單,至少是別人可以模仿的。如果想長久屹立不倒,保持市場份額和用戶數量,必須在技術上做好,讓人們出行體驗更佳,同時還要開發出更多有特色的創新型服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滴滴快的在一起 為的是渡劫波畫新餅
滴滴快的“聯姻”對用戶意味着什麼
滴滴、快的合併背後的隱憂
滴滴快的聯姻的商業邏輯
滴滴快的合併或為整體上市鋪路
 
頻道精選:
【思想】滴滴、快的合併背後的隱憂 2013-06-14
【讀書】互聯網以及它的時代 2015-02-13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新常態下“新東北現象”調查 2015-02-1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