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微話題]根治國企腐敗必須對症下藥
2015-02-09    作者:記者 王玉/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報道,中紀委日前集中公布了7家央企的專項巡視意見。在巡視組公布的“問題清單”中,國企“通病”頗多,其中以國企領導以權謀私的“利益輸送”問題最為突出。報道一出,再度引發社會各界對國企尤其是央企腐敗話題的熱議。
  有博友認為,國企“鏈條式腐敗”觸目驚心,應當作為反腐重點領域來抓。還有博友建議,鋻於國企腐敗主因在政企不分、權力壟斷、缺乏監督,必須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制度,破除壟斷,約束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的權力。

  “鏈條式腐敗”觸目驚心

  從已經公布的情況來看,國企腐敗程度絲毫不亞於權力集中的政府部門,甚至呈現出“鏈條式腐敗”特徵:官官勾結、官商勾結,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連環輸送。
  許多博友認為,國企應成反腐重點領域。博友“必勝0520”&&,貪污腐敗不僅僅存在於機關事業單位,央企、國企等行業也普遍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亟待紀檢部門查辦。
  在博文《大型國企為什麼腐敗得那麼難堪》中,博友“姚樹潔”質問,國企高管的一頓飯就是普通員工一年的工資收入。這是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嗎?不是。這是市場化應有的激勵機制嗎?也不是。那麼這是什麼?這是,監督缺位所培育出來的市場怪胎。
  有博友認為,對國企腐敗問題,要依法從嚴加大懲處力度,讓違法者得到應有的處罰。

  內外監管流於形式

  “央企‘鏈條式腐敗’源於權力灰色地帶。”有評論尖銳指出,在國有經營體制下,幾乎所有權力都是在不公開、不透明的狀態下運行的,經營者、部門管理者等的行為,能夠受到約束得相當少。
  對此,許多博友&&認同。有博友認為,某些國企領導,擁有官員的行政級別和權力,同時還掌握着比政府官員更多的資源分配權,但卻缺乏對黨政機關同樣的監督,一家大企業很容易成為幾個領導分肥套利的家族地盤,隱藏的腐敗甚至比黨政機關更嚴重。
  博友“老秦頭001”&&,國企之所以貪腐盛行,是因為國企“一把手”權力過大,事實上公司上下都圍繞其轉。所謂內、外監管,都只是形式而已。

  壟斷地位助長腐敗

  有博友認為,欲根治國企貪腐,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博友“尚水文化”認為,央企腐敗頻發,説明其管理制度設計已然滯後,必須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理順內部關係,約束管理者權力。
  博友“胡永剛-上海財大”指出,不在制度建設上有所舉措,反腐過後,腐敗必然捲土重來。
  此外,由於造成國企腐敗的原因很多,博友建議監管對症下藥,比如破除壟斷,退出應該退出的領域。
  博友“法官愛民”指出,國企處於壟斷地位,擁有太多的市場、資金優勢,容易導致尋租行為。
  博友“范劍平”也認為,腐敗與壟斷是一體的,官員腐敗是權力壟斷無監督,國企腐敗是官商不分、壟斷資源又缺乏監督造成的。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肖鋼:以零容忍態度查處腐敗案件
水利系統腐敗窩案近年頻發
信息不透明成國企腐敗溫床
溫州“山寨”國企腐敗窩案大起底
警惕國企腐敗引發新的社會不滿
 
頻道精選:
【思想】“假銀行”背後的監管漏洞亟須修補 2013-06-14
【讀書】把世界甩在身後 2015-02-06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全球發力再寬鬆 激發貨幣競貶 2015-02-0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