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第一刀”為何落在養老金並軌
2015-02-03    作者:劉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養老金並軌再觀察之一

  養老金並軌牽涉眾多職工的切身利益,新政既出,萬眾矚目。從1993年首次提出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到2014年12月份國務院提出“一個統一,五個同步”,再到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歷經20餘年,正式確立了機關事業單位與社會企業職工養老金制度合併的改革立項,養老金並軌新政在全面深改的洪流中塵埃落定。
  那麼,養老體制改革為何以養老金並軌為突破口,改革“第一刀”為何落在養老金並軌上呢?
  首先,養老金並軌是破除竭澤而漁困局的首選利器,也是開啟中國社會養老制度新常態的首要環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需要通過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來體現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過程中,為穩定公職人員隊伍,我國城鎮職工實施互不銜接的兩套不同養老保險制度。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由8%的個人養老保險繳費率形成的社會養老資金池水,不但得不到公職人員繳費的“蓄水”反而還要被舀出一部分用於公職人員養老金髮放,這無疑將機關事業單位與社會企業之間的職工養老金待遇差距越拉越大,公職人員“只享受,不繳費”的養老金二元制模式無異於竭澤而漁,這是養老金雙軌制的核心弊病。
  其次,養老金雙軌制難以滿足財政結構訴求的新常態。雙軌時代的養老金支付愈發讓公共財政“傷不起”。面對創24年新低的GDP7.4%的增速,過度依賴政府的養老模式和逐年增加的公職人員數量讓政府財政支出在經濟新常態下壓力陡增。同時,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平均替代率自2000年以來逐年下降,退休金實際購買力出現下降。養老基金的年收益率常年低於居民平均消費率。公共財政一方面必須接受養老金收益水平低下的現實;另一方面是因養老金雙軌制而不斷加劇的養老財政缺口;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社保財政局面必須有所突破,養老金並軌雖然在短期會産生轉型成本,但長期看將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有效出路。
  再次,新常態不僅要求有穩定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收支平衡結構,更要有追求社會公正的道德結構。傳統的雙軌制非常容易導致社會心態失衡,不利於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養老金雙軌制不利於市場起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更與鼓勵創新創業的産業結構調整新趨勢背道而馳。
  最後,人口老齡化讓養老金並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過去十年高速城鎮化進程讓養老金繳費覆蓋面最高時可達到2011年的91%。目前中國生育更替率低於2.1的國際標準,低生育水平已成定局,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繳費覆蓋面正在逐步下降,預測2023年以後人口老齡化將取代城鎮化率成為影響養老金覆蓋率的核心因素,這意味着我國養老金繳費覆蓋人口數量也開始逐漸下降。這意味着80後們的養老恐難指望養老金,養老金並軌後的繳費增量十分有限。80後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將更加依賴全方位的養老方式來解決,商業性養老模式將成為補充社會養老的主流。基本養老金對於80後們來講只是養老資金一小部分,養老質量的核心將要依靠退休前的財富積累以及可供養老資産的管理。
  總之,養老金並軌無疑是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把鑰匙。沒有並軌改革的啟動,就不會有養老保險制度系統性完善的可能性;沒有並軌就會使得養老金改革喪失基本公信力。沒有公信力做支持的任何改革新政都會偏離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基礎價值取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養老金並軌 “延遲退休”再受關注
逗比記者又來了:養老金並軌錢從哪兒來,講的更透
多數人養老金會增加
養老“並軌”,不“吃”企業養老金
養老金投資運營列入頂層設計
 
頻道精選:
【思想】改革創新是農業現代化根本動力 2013-06-14
【讀書】崛起的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強對手 2015-02-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叢林法則”致混戰 電商寡頭時代登場 2015-02-0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