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零售品消費市場“電商化”比重首超10%
2015-01-30    作者:記者 高亢 王優玲 王敏/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北京的張偉近日打開支付寶十年賬單時驚訝地發現,十年時間,他已在線支付了13萬元,其中絕大多數是用於網購。“十年前,我還在上學,那時只是買零食和書,工作後買電器,現在幾乎所有商品我都是網購。”張偉説。
  中國經濟發展“電商化”趨勢日益明顯:2014年全年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達到2.8萬億元;中國電商交易規模和創新應用再創歷史新高,網絡交易量直線上升,社會零售品消費市場“電商化”比重首度超過10%,從2010年的3.3%增長到2014年的10.5%。
  近年來,以網絡零售為主的電子商務持續保持快速發展。200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總額僅為1萬億元;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包括B2B和網絡零售)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在全球電商市場裏名列前茅。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逼近50萬億元,約為2010年的10倍,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交易市場,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將超過10萬億元,佔社會零售總額比重將達16.3%。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指出,近年來從消費品到大宗商品,從賣紐扣到賣房子,一切都在“電商化”,目前正向醫療、教育等垂直服務領域深度延伸。
  統計數據顯示,傳統産業轉型網購零售收益日漸明顯,發展速度超出預期。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線城市網購零售增速已達20%至30%,比例遠超全國平均值。通信專家項立剛&&,未來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的融合將進一步擴大。
  業內專家用“輝煌”來形容十幾年來中國電商的崛起。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電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和傳統産業“電商化”的背後,長期存在的痛點和問題亟待解決:價格“躲貓貓”,先提價後降價;快遞變慢遞,消費“爆棚”造成物流高壓;假貨“滿天飛”,低價誘惑隱含購物風險;隱私被洩露,網絡誠信體系缺乏監管……
  此外,電商的稅收漏洞也飽受詬病。由於電商徵稅制度的缺失,具有商品體積小、網點分散、非註冊經營、交易主要靠電子支付等特點的電商賣家不開發票、不上稅較為常見,影響了市場管理秩序。
  “電商化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陳志文説,電子商務領域只有消除長期存在的痛點,才能更好地促進消費升級,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京東農村電商戰略2015提速
2014年中國電商交易額約13萬億元
實訓孵化機制助傳統企業電商化
中國積極推進公共採購電商化
[e商中國]“電商化”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頻道精選:
【思想】淘寶“大戰”工商總局別成一場鬧劇 2013-06-14
【讀書】城市發展的迷茫與反思 2015-01-28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2015年大宗商品命途多舛 2015-01-3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