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個人在花費數萬元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後,出租證書一年即可收回成本;中介通過網絡為持證人與企業牽線並從中分一杯羹;企業為獲資質拿工程,每年支付百萬元挂證費用……職業證書“挂靠”背後有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成為催發“考證熱”的重要原因。
不少網民指出,各類證書出租火熱,且獲利豐厚,早已見怪不怪,這固然與監管不力、打擊不嚴有關,但也應反思一下背後的人才評價制度,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多的資格證書?證是死的,人是活的,若做不到正確合理科學地評價人才,盲目崇拜資格證書,那麼證件挂靠背後的黑色利益鏈難以剷除。
人證分離埋下隱患
“如今的企業特別是建築行業,為了具有資質花錢租證,而持有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又靠挂證賺錢,這已經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了。”網民“胡穎”説。
網民“楊之淮”也説,房地産開發企業、施工企業資質等級證書弄虛作假現象嚴重。
網民“彭竹兵”説,現在經商辦企業動輒需要很多資質證書,而有證書的卻不經商辦企業,這就為證書出租創造了條件。社會上因此出現了考證族、租證族、租證網、租證公司,網上甚至有租證協議文本,證書出租,人證分離,讓從業資格證管理、持證上崗形同虛設,還埋下了安全隱患,增加了交易成本,毒化了社會風氣。
資格證書滿天飛不合理
網民“郭元鵬”説,當施工企業可以拿着租來的證書獲得工程的時候,當出了問題還有人撐起“保護傘”的時候,誰願意拿出更多的錢去聘請有資質證書的人員?聘用工作人員的支出遠比租用一本證書的費用高得多。
網民“盛會”説,杜絕“證書挂靠”,首先要反思人才評價制度。有證的不會幹活,幹活的沒有證,原因就在於人才評價制度的科學性、有效性以及專業化程度可能存在問題。政府制定的人才評價標準能不能滿足行業的發展,能不能保證質量安全,是不是門檻過高或過低,這都要進行反思。
網民“彭竹兵”提出,各種資格證書滿天飛弊大於利。要取消一些實際意義不大的資格證書,簡政放權也要簡“證”放權。同時,改革資格證書考試、使用、管理辦法,讓從業人員學用結合、考用結合、考學用一體化。加強繼續教育和後續跟蹤力度,對不合格的持證者要限期整改、及時淘汰。
杜絕證書挂靠須監管發力
有網民稱,證書挂靠涉嫌欺詐,為法律所不容。如果一個單位只有證書沒有人才,讓某些“南郭先生”挑大梁,那麼,出現規劃建設短板、豆腐渣工程等就不足為怪了。
網民“胡穎”認為,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挂證”行業的盛行根在利益,監管缺位則是推手。斬斷“租證漁利”的利益鏈條,不能僅從道德層面感化,還需從法律問責、規範制度方面下功夫。
網民“馮海燕”説,杜絕證書挂靠需要監管發力。一方面,對特殊行業要嚴格落實重大工程責任終身制,一旦出現事故,挂靠雙方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更重要的是切實加強平時監管,不能等到事故發生後才追責。杜絕行業亂象,亟須執法部門積極行動,對證書挂靠亮劍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