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網貸問題平台達55家
業內:網貸投資無“白名單”,評級考核不會改變平台風險
2015-01-28    作者:記者 劉麗/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經歷了2014年“年底倒閉潮”之後,網貸問題平台依舊“雷聲”不減。據網貸之家研究院統計,截至1月26日,問題平台數已達55家,其中更是曝出待收本息達9億元的裏外貸倒閉。此外,待收本息過億的平台還有廣東中大財富,待收達1.1億元,山東上鹹BANK待收達1.56億元。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2014年年底以來至今,問題平台再一次集中爆發,而此次的爆發,與2014年上半年有很大的區別。去年上半年的問題平台大部分以詐騙類為主,單個平台的投資人數和待收金額相對較小。而這段時間出現的問題平台,不乏人數多、金額特別巨大的案例。
  對於此現象産生的原因,石鵬峰認為,年底市場上普遍存在資金緊張的情況,這對於風險相對較高的民間借貸來説,更容易受到影響。其次,很多平台由於操作不規範,涉及期限錯配、資金池,從而導致流動性風險的爆發,如果對於自身流動性風險預估不足,就容易導致提現困難。另外,投資人在年底也會尋求一個相對安全的資金去處,俗稱“落袋為安”,外加年底股市行情火爆,投資群體重復度較高,對P2P行業的資金流出,也有一定影響。
  對於風險,石鵬峰強調,網貸投資沒有“白名單”,對於投資人來説,首先應認識到P2P行業是存在風險的,且該行業還處在發展早期,風險相對較大。“不論是朋友推薦、名人推崇,都不能盲目跟風隨意進入,而應該充分了解一個平台的全方位信息及其可能存在的相關風險後,再對比、精選投向平台。投資者更不要迷信評級,各種機構的評級,只是一個研究結果的分享,是根據公開可查的數據信息,進行量化計算得出的結果。而考察也只是對於現場盡調過程中所見所聞根據一套標準化的流程進行客觀的闡述。評級和考察都無法為平台帶去任何變化,也就是説,是否評級、是否考察,不會改變平台本身的風險。”石鵬峰補充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大公發布網貸平台黑名單:266家中槍 676家遭預警
2014年網貸新增問題平台275家
消除網貸風險亟待監管補位
11月網貸問題平台數量創新高
成交量環比增長16.72% 11月網貸問題平台數量創紀錄
 
頻道精選:
【思想】無法自證清白的彩票惟有異體監督 2013-06-14
【讀書】全球金融資本主義興起、危機和救贖 2015-01-0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一任領導一套政策 PPP合同“簽完隨時改” 2015-01-28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