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超寬鬆為歐洲帶來喘息時間
2015-01-27    作者:姚鈴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歐版“量化寬鬆”旨在驅逐通縮幽靈,通過在歐元區內營造更為寬鬆的貨幣環境,讓深陷困境的歐洲經濟獲得喘息之機。
  在經歷5年之久的猶豫後,歐洲央行終於&&了被稱為擴大版資産購買計劃的“量化寬鬆”措施。從歐洲經濟發展態勢和政治博弈的角度觀察,歐版“量化寬鬆”已是歐元區現行政策框架下的最佳方案。
  此次總規模達1.14萬億歐元、期限至2016年9月的歐版“量化寬鬆”,體現了歐洲央行的通盤考慮。本輪“量化寬鬆”由歐洲央行負責控制項目全部框架的整體設計,同時協調歐元區各國央行共同參與相關債券購買行動,體現了歐洲央行維護歐元系統貨幣政策統一性的意志。
  按照計劃,擬購買的債券包括兩種:一是歐元區成員國政府及其機構發行的主權債券,按照各成員國央行在歐洲央行的資本認繳份額比例購買;二是歐洲機構所持有的投資級別證券。從上述兩種形式看,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鬆”措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於防止通縮、為歐元區經濟長期增長創造較為有利的宏觀政策環境,同時還希望通過購買歐洲機構所持有的投資級別債券,為歐元區已經啟動的投資拉動增長計劃增添動力。
  避免歐洲央行陷入新風險,也是本輪“量化寬鬆”的題中之意。由於“量化寬鬆”措施框架下購買歐元區成員國主權債券的規模,需按照各成員國央行在歐洲央行的資本認繳比例而定,因此最終購買份額絕大多數將集中在歐元區的幾個核心國家,其中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佔比合計將達歐洲央行統籌購買總規模的75%。按此原則測算,購買希臘主權債券的比例只有3%,很可能還要附加條件。根據歐盟《馬斯特裏赫特條約》規定,歐洲央行的職責在於維持物價穩定及保持區內貨幣傳導機制暢通,禁止對成員國政府進行直接資助。歐洲央行從二級市場購買成員國主權債券,是為了避免觸及相關法律禁地;而按照各國央行資本認繳比例購買相應國家主權債券使得歐洲央行所要承擔的風險相對有限,避免了陷入遭受道德風險譴責、引發不必要政治和社會風險的境地。
  最後,顯示了歐洲央行作為歐元區“最後貸款人”的擔當。在這份擴大版資産購買計劃中,歐洲央行擬承擔的風險敞口為20%,包括購買各成員國主權債券的8%,以及各成員國央行主導購買的歐洲機構所持投資級別證券的12%。風險共擔原則是歐洲央行承諾作為歐元區銀行“最後貸款人”的信心保障。此次儘管遭到德國的強烈反對,歐洲央行仍然盡其可能承諾承擔部分風險敞口,顯示德拉吉執掌歐洲央行後的一貫信念,即在財政政策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的情況下,以統一的貨幣政策強勢刺激歐元區經濟增長。無論從2012年的“直接購買計劃”,還是此次的“量化寬鬆”措施,甚至2016年9月之後可能的繼續資産購買,都可以看出歐洲央行對此的決心。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和英國分別相繼推出三輪和兩輪“量化寬鬆”措施,成功幫助本國經濟走出危機。目前兩國無論是增長指標還是社會指標均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從歐洲央行的角度看,&&“量化寬鬆”措施的最終效果需要時間來檢驗,但以下兩方面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彌補各成員國投資資金缺口。作為“量化寬鬆”的前身,歐洲央行面向成員國銀行體系實施購買資産支持證券和擔保債券計劃,但因需求不足而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其果斷將支持重點轉向購買各成員國主權債券,將能夠順理成章地向相關成員國注入更多流動性,協助各國刺激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量化寬鬆”也是歐洲央行配合歐盟決策層面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步驟之一。此前,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在2014年11月上任之初就&&了總額達315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包括成立種子基金,為至2020年歐盟在能源聯盟、數字信息化聯盟建設及交通運輸中心樞紐投資制定了路線圖。但是,由於過去5年經濟增長疲弱,歐盟在推進上述投資計劃方面存在每年至少230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而歐洲央行實施“量化寬鬆”,無論是購買成員國主權債券,還是購買歐洲機構所持有的投資級別債券,都可以借此釋放用於再投資的資金,以彌補歐盟投資計劃的資金缺口,助力各成員國經濟發展及項目建設。
  另一方面,將為成員國結構改革爭取時間,特別是將使法國和意大利等尚未完成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整固的國家贏得寶貴的喘息時間。
  2011年,歐盟委員會向成員國下達了3年內完成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整固的要求,以期盡快擺脫歐債危機、實現經濟復蘇。截至目前,2/3的成員國已經完成了上述任務,並正着手投資刺激經濟增長。而法國和意大利則是為數不多仍然受困於財政赤字或債務比重超標的歐元區大國。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14年,意大利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高達132.2%,2015年則將進一步上升至133.8%,遠遠高於歐元區94.2%和94.5%的水平,僅次於危機纏身的希臘。雪上加霜的是,在通脹走低的現狀下,法國、意大利等國政府繼續實施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整固政策的難度持續加大。財政整固意味着政府公共支出減少,導致市場價格進一步下行;以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為主要內容的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標則是降低勞動力成本,其結果也將導致需求的繼續下滑。而歐洲央行實施“量化寬鬆”對於這些國家來説,也許將起到“及時雨”的作用。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歐版量化寬鬆如期推出
歐版量化寬鬆前途難料
量化寬鬆不足以推動歐洲經濟強勁復蘇
歐洲央行考慮雙軌制量化寬鬆
歐版量化寬鬆箭在弦上
 
頻道精選:
【思想】量化寬鬆難以推動歐洲經濟強勁復蘇 2013-06-14
【讀書】創業更需要正確思維 2015-01-23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偽項目登堂入室 濫用PPP恐釀風險 2015-01-2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