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亟待破解“九龍治水”亂象
2015-01-26    作者:記者 劉錚 姜琳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審計署審計揭露查處的一系列債券大案,涉案金額觸目驚心,作案手段隱秘多樣。公之於眾、嚴加懲處很有必要,但找到問題根源、亡羊補牢更加關鍵。

  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主渠道。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債券市場被分割為三個不同市場,由至少四個部門監管,不少債券的發行還需審批。這不僅為權力尋租、利用制度差異尋求套利等違法犯罪提供了空間,也影響到直接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當前我國直接融資佔比偏低、而債市大案多發,根源就在這裡。

  解決問題,要從根源抓起。有關部門已&&一系列規範債券市場措施,但下一步任務還很艱巨。應盡快統一債券發行及市場監管規則,全面實行債券發行註冊制。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債券被分割在截然不同的市場,監管要求不同,使得債券發行人無所適從,有的鋌而走險。但其實這些債券融資主體、功能相近,應當適當歸併、簡化品種,盡快實現同類發債主體按照相同註冊條件、披露規則、監管制度發行債券,推動債券發行由審批制全面轉向註冊制。

  當務之急是改變目前債券市場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現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將相關監管、服務職能適度集中於專職監管部門,使得債券市場監管職責更加明確,並建立起異常交易的通報機制,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查處力度。

  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方面固然要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堵上具體制度上的一個個漏洞;另一方面更要盡快做好周密的頂層設計,積極推進形成統一、規範的債券市場,從源頭上解決債市分割亂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債券市場利益輸送三大黑洞:官員權力尋租私通丙類戶
【雙語新聞】投資者新年撤離亞洲新興債券市場
中國債券市場融資功能仍待健全
債券市場短調長牛 關注中高等級信用債基金
希臘重返國際債券市場
 
頻道精選:
【思想】量化寬鬆難以推動歐洲經濟強勁復蘇 2013-06-14
【讀書】創業更需要正確思維 2015-01-23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社會資本參與公用事業“受盡欺負” 2015-01-27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