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地“控增盤存”成發力方向
部分地區節約集約用地新探索
2015-01-15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面對日益趨緊的土地剛性約束,浙江、上海、江西等多地展開節約集約用地探索,用經濟杠桿撬動節地內驅力。一方面通過適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實施合同管束,扎牢籬笆把好“增量關”;另一方面,通過差別稅收、支持企業“零增地技改”等方式向存量土地要效益。這些發端於基層的探索、實踐通過“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取得了一定節地效果。

  出讓創新:把“圈地”者擋在門外

  為了讓真正搞産業的企業拿到地,而將“圈地”生錢者擋在門外,浙江、上海、江西等地創新工業用地出讓方式,探索合同管束、差別年期、分批出讓、先租後讓等方式,抬高企業拿地門檻,從源頭把好“增量關”。
  ——合同管束。以前出讓合同約定不明,企業對土地“圈而不用”的情況多有發生。杭州、上海目前推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工業用地出讓時在合同裏約定好後續開發周期、轉讓限制等要求,對土地做到全過程管理。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莊少勤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已經啟用新的出讓合同,加入了政府對企業節地的要求,而且將盡快建立一個電子信息系統,監督企業按照合同利用土地。
  ——差別年期。“根據大樣本調查,絕大多數企業的生命周期在20年以內。”莊少勤説,通過縮短工業用地出讓年期,可以減少企業倒賣土地,到期之後,真正做得好的企業還可續期。從去年8月起,上海全面實施工業用地20年期出讓制,只有個別重大、重點項目年期仍為50年。
  ——分批出讓。在招商引資“爭搶”下,很多企業向地方要地都是“獅子大開口”,但“圈佔”之後,不少土地長期“曬太陽”。“儘管很多都是‘影子項目’,但國土部門不得不當真項目來辦。”江西省鷹潭市國土局副局長童年茂説,為了既留下項目,又防止企業“圈地”,現在不少地方都對這些“大項目”實行分批出讓,見了兔子再撒鷹,有效避免了一次性出讓帶來的閒置問題。與分批出讓類似,一些地方還採取先租後讓的方式,先等企業“落地”投産之後,再出讓土地。

  價格杠桿:市場之手激發節地內驅力

  為解決長期以來工業用地出讓價格與成本之間“倒挂”導致的土地低效、閒置等問題,上海、浙江等地適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通過企業內在的成本約束激發企業節約集約用地動力。
  工業用地“攤大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拿地成本低,在二級市場轉讓有利可圖。為解決這一問題,杭州在去年初將工業用地最低價由過去的32萬元/畝提高到90萬元/畝。“現在二級市場的價格也就八九十萬元每畝,對企業來説,一、二級市場之間的比價基本均衡,‘圈地’牟利的空間沒有了,土地利用自然而然就節約集約了。”網易杭州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劉正俊説。

  差別稅收:“畝産論英雄”倒逼集約

  為讓多佔地的企業多付出成本,浙江探索試點差別化徵收土地使用稅,通過稅收手段促進企業節約用地,以“畝産論英雄”倒逼企業盤活存量,提高使用效率。
  紹興市柯橋區是浙江差別化土地使用稅政策最早的試點。這項政策的核心是以“畝均稅收”來確定土地使用稅徵繳。具體辦法為“高徵高返”,即先把1平方米的平均稅額標準從7.3元提高到9.83元,然後分行業根據畝均稅收給企業排名,排名靠前的土地使用稅有返還,排名靠後的全額徵收。“這樣,企業低效利用土地的成本增大了,在拿地的時候就會有所考量。”柯橋區地稅局稅政科科長包關雲説。

  空間換地:鼓勵企業“立體”發展

  過去工業用地主要是“平面發展”,很少有立體發展,工業廠房普遍只有一層。一方面企業拿地容易,沒有改造動力;另一方面,增加容積率要補交土地出讓金。為鼓勵企業立體發展,浙江提出空間換地、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企業“零增地技改”不但免徵土地出讓金,而且還有獎勵。
  2013年浙江永康市政府頒發了一項特殊獎項——集約用地創新獎。“企業本來想要200畝土地,但只能拿到100畝,所以便自己想辦法向空間要地。”能誠集團總經理助理徐建陽説,企業建設高層廠房雖然增加了成本,但擴大了生産,而且政府也鼓勵這麼做,不但不用補交土地出讓金,而且還得到200萬元獎勵。
  浙江省國土廳廳長陳鐵雄&&,“空間換地”是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水平、破解土地資源要素制約難題的有效抓手,當前關鍵是採取激勵措施調動企業積極性。浙江省&&了一系列措施,引導工業企業自行提升改造,鼓勵地方對“零增地技改”後超過容積率要求的企業,給予獎勵或補助。

  (本稿件由記者潘祺、丁銘、李松、吳濤、王政、葉鋒采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藍皮書稱明年工業用地價格將提高
國土部調研自貿區 工業用地迎轉性良機
工業用地出讓應靈活應對
下調工業用地價格重心在刺激民間投資
工業用地將成新調控重點
 
頻道精選:
【思想】“專車”會不會贏 2013-06-14
【讀書】《柳問》之問 2015-01-1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擔保公司違規操作成民間借貸“毒瘤” 2015-01-1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