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撤回“援手” 佳兆業危局升級
2015-01-14    作者:朱楠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佳兆業總體債務規模龐大。據2014年半年報披露,公司總借款為297.73億元,截至去年6月底,需在一年內償還的借款逾60億元,需在兩年後五年內償還的為47億元。至少有四款信託産品將於今年上半年到期兌付,規模約43億元。

  在愛建股份因受佳兆業債務危機波及而大跌的同時,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萬科正急忙擺脫可能存在的麻煩:考慮佳兆業有破産風險,萬科決定終止接盤其上海青浦項目。這也使佳兆業原本借此套現12億元的計劃失敗,資金周轉雪上加霜。此外,記者實地踏訪發現,佳兆業此前15億元拿下的上海金融中心項目也遲遲尚未開工。

  萬科不想“惹麻煩”

  佳兆業在1月12日晚間最新披露的公告中,透露已跟上海萬科終止有關出售上海青灣兆業股權及股東貸款的協議。至於該協議終止的具體原因,佳兆業並沒有在公告中作過多表態,僅強調是雙方協定,且“買方(指萬科)並未付出任何款項”。

  回顧該次交易,佳兆業曾在去年12月31日訂立協議當天予以公告,並認為這是一次套現良機。據公告,若因賣方違約導致交易失敗,佳兆業需按利息兩倍的金額給予萬科違約金。如今看來,應是萬科主意有變,因此佳兆業無需支付違約金。

  記者經過多方了解,從業內知情人士處了解到,交易終止背後的內情是:鋻於佳兆業目前面臨破産風險,原本有意接盤的萬科打起了“退堂鼓”。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公司破産後,相關部門將對其破産前一年內成交的項目進行審核清查,一旦發現有關聯交易、低於公允值的交易等不合法律法規的交易,將進行追索。

  “雖然佳兆業和萬科此前訂立的項目出售協議中,接盤價格也基本是市場價,但萬科作為上市公司,又比較受業內關注,應該是不想惹這個麻煩。所以最終決定不去接手,雙方友好協商終止了交易。”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查閱資料,佳兆業打算出售的上海青灣兆業,對應項目為上海青浦重固鎮純住宅地塊,是2014年8月剛剛拍得的,當時成交價11.55億元,溢價率51.69%。而此前與萬科訂立的出售協議中,佳兆業項目公司作價12億元,應該説是平進平出,並沒有“賤賣”。“佳兆業畢竟是(港股)上市公司,對明顯低於公允值的交易,公司董事會也不會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然而,此番交易終止無疑讓佳兆業連“斷臂求生”都難,靠賣項目“補血”的路似乎很難走通。“也許會有公司願意冒風險接盤,但價格可能會壓得更低。這對佳兆業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金融中心項目遲遲未動工

  對於本次交易的失敗,記者致電佳兆業,得到的回復依然是“以公告內容為準”,並被告知目前公司運營正常,除深圳項目被鎖定外,其他各地項目均正常銷售。

  就此,記者昨日前往上海佳兆業金融中心項目現場實地探訪,這個位於浦東新區楊高中路、民生路的商辦地塊是佳兆業於2013年5月經過140輪競價,以總價15.1億元摘得的。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目前地塊四週被圍墻攔起,工地鐵門緊閉,處於停工狀態。從門縫中記者看到,地塊內空無一人,四處是散落的磚塊,只建了一個小崗亭,原本可能有看守工地的工人居住,現在也處於空置狀態。地塊上沒有看到挖掘機等重型設備進駐,應該還沒有開工。

  佳兆業上海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金融中心地塊此前還處在規劃報批階段,“由於總部一直沒想好以後是自持,還是出售,所以項目遲遲沒有動工。”

  此外,德佑地産市場研究部監控數據顯示,佳兆業目前在上海的在售項目共有六個,包括四個住宅項目和兩個商業項目。數據顯示,2014年佳兆業旗下上海項目銷售情況並不算差,包括最近三個月,其水岸雅苑、香溢雅園、尚品雅苑三個項目成交情況都不錯,其中兩個項目都售出了14000平方米左右房源。且網上簽約信息顯示,這三個項目最近一次簽約成交,都在2015年1月份,一套在1月11日,兩套在1月12日。説明佳兆業上海項目目前確實處於正常銷售狀態。

  “這些房源顯示的網簽日期雖然是今年1月,但成交時間肯定是去年年底,網簽一般都有一定滯後。”分析人士告訴記者,佳兆業危機引發的“蝴蝶效應”,很可能會在公司負面消息擴散之後,影響到項目的正常銷售,令佳兆業的資金危機進一步惡化。

  “目前,對公司來説,當務之急是能解除深圳的房源鎖定,讓市場恢復對公司的信心。若一直籠罩在破産疑雲之下,公司的情況只會越來越糟。”有市場人士向記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佳兆業深陷資金鏈違約連環套
佳兆業“生死時刻” 近2億港元債息到期
佳兆業貸款違約風波給中國企業外債敲響警鐘
【雙語新聞】合夥方撤離加劇佳兆業困境
佳兆業陷違約門 業內:或為地産業風險集中釋放的前兆
 
頻道精選:
【思想】“專車”會不會贏 2013-06-14
【讀書】《柳問》之問 2015-01-1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擔保公司違規操作成民間借貸“毒瘤” 2015-01-1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