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總,您能講兩句集團重組的新進展嗎?”
“啊,手機快沒電了是吧,不方便説”
“喂喂您別挂電話啊,再向您請教一下……”
嘟嘟嘟……(忙音)
是的,我的2014
,和往常一樣。八年的採訪並沒有讓我逃脫電話採訪時被拒絕的命運,只是鍛煉出了我豁達的心態。現在的我,接到房産中介電話時總是會耐心地聽他們説一會兒再挂斷電話。我知道了,想要獨家新聞不要去主席&,一定要在通往廁所的路上等着,名片上寫的電話號碼一般都是秘書的,親筆寫的才算數。
這一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印發、全面深化改革小組成立、地方國企改革大幕初啟;這一年,互聯網崛起的盛宴,阿里巴巴納斯達克創造了新的中國首富,劉強東也在一邊搶佔娛樂版頭條一邊殺進了紐交所,陌陌的唐岩在和網易丁磊的“撕逼大戰”中,毫無壓力地敲響了那個鐘,互聯網改變了很多行業,滿地都是P2P,滿眼全是O2O,雕爺牛腩、皇太極、大象避孕套……創業項目已經變成了一個個造富神話,並在質疑和炒作中繼續前行。
在我最熟悉的國企領域,“反腐”成了推進改革的新現象,看著那些電話簿裏熟悉的名字伴隨着令人吃驚的貪腐數字出現在屏幕上時,我卻不由地想到,採訪時他們穿的那件舊夾克和謙虛的微笑。
一位媒體前輩告訴我,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做新聞一定要有質疑的精神。作為媒體人,也許我們只能是觀察者,但我們要對公眾負責,總要時刻警惕,保持一個“去偽存真”的心。
兩年前還在一起採訪的好友,一個在納斯達克敲鐘,一個在香港一邊做礦業投資一邊讀MBA,而我則在參加包頭稀土會議,一邊採訪一邊構思着稿件,望了望遠處的天空,心裏默默為她們點了個讚。
我想,人各有志,勉強不得,可是有一點誰也不能否認,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頂峰和輝煌,而我,仍在自己的路上堅持。
前一段時間和稀土協會的領導一起出去調研,幾位做了幾十年稀土行業的大佬對我説:“楊記者,我們整個行業都應該感謝你,你為我們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只記得,那天自己破天荒地喝多了,苦逼中帶着驕傲。
這也許就是為理想還是為一份職業而工作的差別,關鍵是找準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