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投資者明年更謹慎
2014-12-29    作者:記者 張競怡    來源: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字號

  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礦産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房地産市場持續調整,隨着到期的信託資産規模不斷攀升,信託産品兌付風險事件頻出,一時間打破剛性兌付之聲不絕於耳。

  “2014年,信託投資者過得提心吊膽,兌付風險嚇退了很多投資者。”“中誠誠至金開1號”信託項目投資者王罡(化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回訪時&&,“2015年,我會減少信託産品的投資,選擇産品也會更加謹慎。”

  像王罡這樣更為謹慎的信託投資者不在少數。

  “我的客戶最關心的問題是2015年信託業兌付壓力大不大,自己手中即將到期的信託産品風險如何。”一家信託公司財富中心理財經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現在客戶購買信託産品時明顯問的問題多了,也更仔細了。”

  2014年以來,信託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託業面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和自身行業轉型的雙重壓力,2015年這種狀況還會延續。

  那麼2015年,信託業的兌付壓力有多大?預計不會産生系統性風險,但個別産品風險暴露是不可避免的。信託投資者又該如何應對?

  2015年:兌付高峰未過

  2014年伊始,信託業就迎來了史上最大的兌付危機——規模高達30億元的“中誠誠至金開1號信託”出現險情。隨後,信託項目的風險逐步暴露。

  “情況並沒有市場想象的那麼糟,今年出現風險的産品僅為個案,相對於行業的整體規模來看,其佔比較小,而且風險項目規模已有下降趨勢。”上述信託公司財富中心理財經理&&,“今年以來,不少信託公司都主動提高了交易對手和項目准入標準,對於房地産、礦産以及高負債的地方融資平台項目層層審核,謹慎介入。”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在2014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指出,信託業今年在“三期疊加”(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嚴峻形勢下,成功地抵禦了風險衝擊,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也顯示,2014年6月至9月,信託業風險項目規模從917億元降至824億元。

  信託業內人士指出,明年依然有較多信託項目集中到期,但不會形成區域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第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以及2015年3月至6月信託項目到期兌付比較集中。其中,2015年3月至6月將到期信託項目分別為1788個、1328個、1454個和1428個,到期規模預計分別為5261.3億元、4343.7億元、4093.7億元、4232.5億元。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2015年3月份到期規模高於其他月份,但從結構上分析,幾個兌付集中月份到期的集合資金信託規模各月佔比約在18%至25%的區間內,單一資金信託佔比仍較高。

  普益財富指出,即使是最讓人擔心的房地産信託,2015年也不會形成區域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因為首先目前房地産信託的主流模式是基於債權債務關係的融資,抵押物充足、抵押率合理。在土地價格沒有出現大幅回落的時候,債權追索有效。其次,從目前爆發出風險的房地産項目來看,其風險暴露的根本原因不是房地産市場問題,而是房地産開發商的問題,如房地産抵/質押物産權不明晰、房地産開發商在信託融資之前或之後大肆通過民間高利貸融資,債務風險失控等,鮮有由於當地房地産市場急劇變化導致融資人無法還款的情況,這説明目前房地産的風險暴露只是點的問題,尚不構成線的問題或者面的問題。

  雖然沒有系統性的風險,但普益財富指出,個別的、零星的風險暴露是不可避免的。預計2015年風險暴露的房地産信託産品,風險源還是信託公司在前期産品開發、産品管理過程中的操作風險。

  挑選企業看風控

  自“誠至金開1號”兌付風波起,信託項目的風險處置正日趨市場化。“維權是件非常累的事情,信託産品買錯了很要命,信託投資下功夫要從購買前開始。”王罡感嘆。

  經濟新常態對信託公司的風控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在監管思路中得到體現。市場人士&&,投資者可以遵循這種思路選擇可靠的信託公司。

  2014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107號文——《關於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明確了信託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功能定位,提出“推動信託公司業務模式轉型,回歸信託主業、運用凈資本管理約束信託公司信貸類業務、信託公司不得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建立完善信託産品登記信息系統、探索信託受益權流轉”等指導意見。

  2014年4月,銀監會&&了號稱最嚴監管的“99號文”——《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文件對信託公司的風險控制進行了系統強化。文件主要從風險管控、業務轉型、監管機制等三個層面來規範信託公司的發展,着重提出了建立流動性支持和資本補充機制、清理非標準化資金池産品等切實有效的管控手段。

  為迎合資本補充機制,2014年信託業掀起增資擴股潮,全年有24家機構增資和變更股權,其中有16家凈增加資本290億元。

  註冊資本的增加,改變了信託公司之間的地位格局。中信信託日前就通過累積利潤轉增方式,將註冊資本由12億元增至100億元,一舉超越平安信託,成為目前國內註冊資本金最大的信託公司。

  近日,華澳信託透露2015年公司擬增資6億至10億元,增資後凈資産將達到15億至20億元。信託公司增資潮還將延續。

  總的來看,資本實力雄厚的信託公司是投資者更好的選擇。市場人士指出,資本實力給投資者選擇信託公司提供了一個衡量指標。此外,投資者還可以參考信託業評級。

  8月,監管層下發了《2014年信託公司評級指引》。這是2010年以來,銀監會對於信託公司分級監管辦法的首次調整,新規將信託公司分為1至6級,每個級別分別設A、B、C三檔。評級結果將作為衡量信託公司風險程度、監管規劃和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採取監管措施和行動的主要依據。

  信託公司評級標準由原來的定性向定量轉化,對信託公司的評價重點放在自主管理能力和風控能力兩個方面,這也順應了行業新常態下的發展趨勢。

  信託業監管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未來信託公司間差距將擴大,這就要求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産品前更關注發行産品的信託公司。

  用益信託分析師帥國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投資者在選擇信託公司時,可以綜合考慮三大因素。首當其衝需考慮信託公司的風控能力,投資者可以通過財務報表中資産負債率、不良資産率、風險準備金、信託杠桿率、凈資産及凈資本規模等數據進行判別。其次,投資者需了解以往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産品狀況,是否出現過兌付危機産品,處置風險能力如何。最後,投資者應該選擇背景實力相對較強的信託公司。”

  證券投資類信託受寵

  新常態下,投資者除了慎選信託公司外,還需比較投資産品。

  市場人士&&,投資者在選擇信託産品時,先要了解目前的業務轉型趨勢,在此基礎上再順勢選擇産品。

  “目前,信託業轉型中不可忽視的是傳統信託業務模式的改進和創新。”帥國讓指出,“信託産品的標準化是大勢所趨,標準化不僅可以降低信託業務成本,打造信託業務新模式及品牌化戰略,還有利於解決信託産品的銷售問題和産品流通問題。”

  普益財富研究員范傑認為,12月5日銀監會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對信託業務結構影響較大。

  《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中針對信託計劃的資金募集,主要分為以下情況:對財産信託的徵收,由信託公司按照信託報酬的5%繳納;資金信託按新發行金額的1%認購,其中,屬於購買標準化産品的投資性資金信託的,由信託公司認購,屬於融資性資金信託的,由融資者認購。

  這將增加信託公司的通道類信託業務融資成本,而成本增加很可能使得交易對手放棄和信託公司的合作,轉向其他資管機構。這樣的政策效果是監管層樂於看到的,去通道是監管層和業內大型機構的目標,通過資金信託做通道業務的時代或終結。

  除信託業務模式改變外,信託産品的投資方向也在變化。

  2014年,增速最大的可能要屬證券投資類信託。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受資本市場回暖影響,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證券投資類信託成為今年信託産品中的黑馬。根據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末投向股票市場的證券投資類信託規模較第二季度末增加了894.56億元。

  帥國讓指出:“資本市場的向好預期拓寬了信託的投資領域,比如信託資金通過‘傘形結構信託’方式進入股票市場。預計2015年,信託産品投向金融領域可能會有所增多。”

  王罡&&:“比較看好證券投資類信託,如果要投會投這類信託,其他類型的就不碰了。”

  基礎産業類信託、房地産信託都是2014年受政策、市場環境變化影響最大的信託産品類別。

  2014年9月底,國務院&&的《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對政信合作的基礎産業類信託加強約束,其中“剝離融資平台公司政府融資職能”的規定,將當前信託公司圍繞融資平台公司發行信託的業務模式徹底顛覆。

  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基礎産業類信託在所有信託類別中的佔比由2013年末的25.25%下降到2014年第三季度末的21.8%。

  2014年,房地産市場出現價格疲軟、成交數量下降等態勢,部分中小型開發商出現經營困難,不能按時償還信託資金。儘管問題房地産信託産品最後都以延期、信託公司兜底、第三方接盤等方式沒有違約,但市場和監管層均已意識到:當前房地産市場,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已經存在較大泡沫,房地産信託快速擴張期已過。

  根據信託業協會數據,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4030.94億元房地産信託,較去年同期(4750.97億元)下降了15.16%。

  帥國讓指出:“雖然投向金融的産品正在增多,但信託産品投資範圍中傳統領域依然佔主導,房地産領域、基礎産業領域信託投資規模會有所下降,但不會大幅下降。”

  以房地産信託産品為例,普益財富報告指出,對2015年房地産基礎市場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2014年政府已經展現出“護市”態度:先是默認地方政府放鬆限購政策,再到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加大對房地産行業的資金支持,再到11月份非對稱降息,降低購房者的按揭成本。2014年第四季度,房地産市場成交量的快速反彈證明目前購房需求依然存在。2015年貨幣政策全面寬鬆是大概率事件,在寬鬆貨幣的條件下,資産價格會獲得一定的支持。

  普益財富判斷,房地産信託的總量不會出現大幅下跌,更不會出現諸如某些分析説的“退出主流信託”的情況。房地産信託仍然將是集合信託投資的重要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普益財富看好明年夾層融資在房地産項目尤其是房地産並購中的作用。目前,房地産增速換擋,房地産開發業正處於行業整合時期,各類並購機會、重組機會較多。這類機會的出現,為夾層融資的發展提供了項目支持。而信託計劃的可分級特性可以將夾層融資中不同的資金提供方受益權做明確劃分,為風險厭惡者通過夾層融資進入並購提供了可能。

  創新産品可嘗鮮

  新常態下,信託行業的轉型不單單讓傳統信託産品迎來變革,更帶來了一場信託産品的歷史性創新革命。12月18日,中信信託推出“中信寶”消費信託互聯網平台。

  消費信託由此進入公眾視野。

  消費信託是通過認購信託産品,在有保障的前提下,獲取高性價比且優質的消費權益,與傳統的投融資概念集合資金信託完全不同,其目的不是資金增值,而是獲得消費權益。以中信信託發售的“一千零一夜”産品為例,其認購價格為每份1001元,其中包括298元的會籍費部分和703元的保證金部分。

  從信託産品創新可以看出,信託的功能定位正在發生改變。

  創新型信託産品的問世是信託公司應對特定經濟環境的産物,也是信託公司業務産品轉型的探索。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指出,信託最大的轉型是什麼?實現由受託人主動發起變委託人主動發起。在楊家才看來,信託公司可以通過設立全資專業子公司做專做精,如設立家族信託子公司、並購信託子公司、海外信託子公司、專業銷售子公司等。

  這也是信託産品創新的方向。

  普益財富認為,在創新中,保本信託將佔一席之地。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産規模再創新高,餘額達到12.95萬億元,接近13萬億元。剛性兌付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包袱。

  普益財富認為,在此背景下,建立保本信託機制有重要意義。

  推出保本信託,可以在兩個方面改善目前金融市場的結構,首先是滿足財富端對低風險資産的需求。其次,可以彌補長期資本市場的短板。

  帥國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雖然很多信託産品創新還不具規模,但仍值得期待,如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REITs)在保障房方面是否有所突破,信貸資産證券化方面是否有所作為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銀監會擬訂系列新規重塑信託業
三井住友信託銀行與印度金融企業達成合作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鼓勵信託公司上市做大資本金
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京成立
國內首支養老消費信託推出
 
頻道精選:
【思想】討論延遲退休應基於事實基礎 2013-06-14
【讀書】探尋阿里帝國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養老金並軌“七問” 2014-12-2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