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轉型初現端倪 剛兌規則面臨挑戰
2014-12-29    作者: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2014年,信託行業邁入十萬億後時代,行業剛性兌付的潛規受到極大挑戰。儘管近13萬億元的信託資産管理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但行業整體增速出現明顯放緩趨勢。信託行業結束了長達7年的高速發展階段,步入轉型過渡階段。

  隨着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部分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信託産品的風險逐漸爆發出來。2014年以來,超過20單信託産品暴露出兌付危機,特別是涉及煤礦産業、藝術品投資類以及傳統房地産行業的産品。

  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信託公司傳統業務模式,難以維持高企的無風險利率,“剛性兌付”或不可持續。諸多跡象表明,監管層再度升級監管政策,嚴控行業風險,有意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培育“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信託文化。

  兌付危機頻現

  2014年伊始,一向風格穩健的中誠信託旗下兩款涉礦信託産品出現兌付危機,“剛性兌付”的潛規遭遇挑戰。

  此後,陸續有多家信託公司的涉及煤礦的信託計劃出現 “險情”,如華融信託的 “金牡丹?融豐系列?宏盛聚德特定資産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查詢信託産品)”;山東信託的“金順達集團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華潤信託的“焱金2號孝義德威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

  由於房地産政策調控的影響,引發房價去泡沫化趨勢,房地産市場遇冷,部分房企經營陷入困境。信託業務的主要領域房地産行業成為兌付危機重災區。

  除了煤礦、房地産領域之外,藝術品投資標的也被稱為信託“三大雷區”之一。近日,中信信託“中信墨韻1號藝術品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就出現兌付危機,逾期3個多月,投資者尚未收到本金和收益。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一家企業願意打破 “剛性兌付”的潛規則。信託公司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用各種方法保證投資者的本金安全。行業發展遇到瓶頸,控制風險,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以及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2014年以來,信託項目風險頻發,行業積累的風險逐漸增加,控制風險成為重中之重。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監管政策的 “99號文”

  (《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其整體監管思路基本遵循了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2013年信託業年會提出的八項機制的主體框架。

  近日,財政部、銀監會聯合發布 《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構築行業又一道風險保護屏障 。

  2014年12月19日,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2014中國信託業年會上宣布成立。由中國信託業協會聯合13家信託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已獲銀監會正式批准。

  監管層一方面制定行業保障機制,另一方面也在加緊制定行業內部規範政策,提出改革措施。

  信託公司業務方向逐步轉向,根據信託業協會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産規模再創新高,餘額達到12.95萬億元。從資金投向上來看,2014年以來信託資金投向金融機構、證券投資佔比明顯回升,而流向工商企業和基礎産業的佔比明顯下滑,呈現“重金融輕經濟”的新業務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發行的産品中,出現了更加多元化的産品種類,産品設計結構更多采用結構化産品模式。産品收益逐步向浮動收益轉變,未來“剛性兌付”的潛規將不攻自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銀監會擬訂系列新規重塑信託業
三井住友信託銀行與印度金融企業達成合作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鼓勵信託公司上市做大資本金
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京成立
國內首支養老消費信託推出
 
頻道精選:
【思想】討論延遲退休應基於事實基礎 2013-06-14
【讀書】探尋阿里帝國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養老金並軌“七問” 2014-12-2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