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P2P問題平台達62家
待收本息超10億元,創歷史新高
2014-12-26    作者:記者 劉麗/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12月1日至12月23日,不到一個月時間,P2P新增問題平台數量已達62家,直逼去年全年76家的問題平台總數,其中僅12月23日,就有12家P2P平台“爆雷”。提現困難與詐騙是上述問題平台的典型特點。另據不完全統計,上述問題平台的待收本息超1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問題平台的突增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積木盒子首席風險官謝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必然性在於,目前多數平台並未嚴格遵守監管的幾條紅線,特別是存在建資金池及期限錯配等設計隱患,即使在平穩的經營環境下,隨機波動性也會以大概率衝垮部分平台。加上部分平台管理者對金融屬性不熟悉、借貸風險不敏感,進一步誘發了平台出問題。而偶然性在於:適逢年底,市場借款利率走高,銀行對貸款收緊,加上宏觀經濟下行,造成部分借款企業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或通過銷售償還。此外,今年年底股市意外大幅上漲,吸走了部分平台賴以運作的投資人資金,進一步放大了隨機波動性,造成了嚴重後果。
  投之家CEO黃詩樵也告訴記者:“年底資金面緊張,銀行為了應付報表停止放貸,影響到市場流動性,一些借款人遇到流動性問題,出現了逾期現象。”
  針對問題平台的迅猛增長,會否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黃詩樵指出,2014年網貸整體成交量預計2500億,待收餘額1000億左右,問題平台體量非常小,佔到整個社會借貸總額的比例很低,可以忽略不計。年底這一波不管是擠兌潮也好,倒閉潮也罷,均屬於正常的行業發展,不必過於恐慌。
  “問題越頻發,監管越可能早日落地。同時,也能給投資人以警示,使其主動學會鑒別平台業務模式及內在風險,杜絕一味追求高收益。這也會促進投資進一步往主流、安全的平台上集中。”謝群補充道。
  事實上,網絡借貸行業在我國發展正逢第七年,或多或少面臨着“七年之癢”。問題平台事件頻發,社會徵信體系尚不完善,監管政策仍不明朗,發展模式爭議不斷。未來隨着越來越多的平台加入,數目眾多的網貸平台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隨着市場與投資者對監管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市場准入門檻或將有所提高,行業洗牌也將進一步加劇。“實際上這是行業規範化的前奏,是行業成熟的必由之路,通過優勝劣汰,才能讓真正規範經營和有實力的平台生存下來,不至於産生逆向選擇。”一位業內人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防範P2P風險集中爆發
P2P網貸的2014:紅嶺創投1億元壞賬敲響償付能力警鐘
P2P網貸:“刀尖舔蜜”的喜與憂
P2P平台借“過橋貸款”拼命圈地
11月P2P問題平台39家 浙江、廣東成重災區
 
頻道精選:
【思想】養老金並軌要以公平為核心 2013-06-14
【讀書】探尋阿里帝國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農産品走私:花樣翻新歪招多 2014-12-25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