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P2P風險集中爆發
2014-12-24    作者:余豐慧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字號

  日前,新浪旗下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台微財富,因合作企業理財産品無法體現,而被投資者維權。網貸之家的最新數據顯示,12月的前18天,新增P2P問題平台數47家,超過了11月單月問題平台總數,而2013年全年的問題平台數也不過76家。

  P2P平台出問題,要麼是平台老闆跑路;要麼是到期資金難兌付。事實上,一些P2P網貸只是將線下的民間借貸甚至高利貸搬家到網上而已,只是殘缺的互聯網金融,更談不上通過大數據挖掘客戶信用狀況,進而防範資金借入方風險。這是導致P2P網貸風險的根本原因。

  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P2P網貸平台超過自身實力搞擔保,不是採取借貸雙方一對一模式而是搞資金池。目前,擔保風險、融入資金者風險、法律政策風險都已經凸顯出來。另外,P2P網貸的發展基本處於無序、盲目的狀態,以及隨着P2P平台經營方式的“創新”,導致新的風險種類出現。

  監管部門的一個考量是,互聯網金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特別是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就拿P2P網貸平台來説,雖然存在風險,其資金配置高效率、低門檻等優勢是傳統融資方式無法比擬的。正因為如此,監管層才對互聯網金融保持寬鬆包容態度。

  筆者贊成對互聯網金融採取最大的包容。不過,對風險凸顯的P2P網貸平台,監管部門應該盡快劃出監管紅線或者説底線。比如:P2P平台不能搞資金池和非法集資、不能超越自身實力提供擔保。為了鼓勵其健康發展,監管部門可以考慮允許P2P網貸平台引入融資性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等第三方擔保方式。

  需要提醒投資者,目前不僅P2P網貸平台,而且民間借貸融資鏈條都在急速斷裂。同時,年底臨近,歷來是資金鏈條最緊張的時期,最易導致民間借貸崩盤風險。投資者請勿盲目涉足P2P網貸;已經涉足的,要盡快收回資金,落袋為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P2P網貸的2014:紅嶺創投1億元壞賬敲響償付能力警鐘
P2P網貸:“刀尖舔蜜”的喜與憂
P2P平台借“過橋貸款”拼命圈地
P2P配資“輸血”股市
國務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P2P應堅守三條底線
 
頻道精選:
【思想】不動産登記會讓樓市撞冰山嗎 2013-06-14
【讀書】任何我們所做的,都是在反思與救贖 2014-12-2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盜竊式育種、矇騙式營銷”通吃産銷兩頭 2014-12-2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