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獲悉,投資兩融收益權已成為券商資管另類投資大力推進的方向。有券商資管人士對本報記者&&,明年這項業務步伐將加快,隨着兩融需求量加大,通過資管産品的結構化設計擴大杠桿比例,擴大融資渠道和規模。
今年以來,另類投資型産品加快發行速度。數據顯示,另類投資型産品在三季度創下新高,達到167隻,截至12月19日,四季度以來的發行數量超過了混合型理財産品。
中國基金報記者獲悉,投資兩融收益權已成為券商資管另類投資大力推進的方向。有券商資管人士對本報記者&&,明年這項業務步伐將加快,隨着兩融需求量加大,通過資管産品的結構化設計擴大杠桿比例,擴大融資渠道和規模。
另類投資數量規模雙增長
今年以來,券商新成立理財産品減速,份額規模下滑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共新成立1778隻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發行份額為927億份,數量和規模同比分別下降7%和56%,去年同期新成立産品1905隻,發行份額為2104億份。
“去年叫停大集合之後,成立子公司開展公募業務的券商屈指可數,今年新成立的公募産品數量和規模同比銳減,而小集合類的權益類産品很難發,高凈值的客戶委託私募管理。九、十月份根本發不動,我們出劣後資金髮權益類産品,都很難發,客戶嫌安全墊太小。現在的困境就是監管層把門關了,窗也沒開。”一位華東券商資管人士對中國基金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券商理財産品中,另類投資産品是唯一數量和規模雙雙增長的類型,今年以來發行424隻,發行規模總計234億份,數量和規模同比分別增長70%和63%,股票型和貨幣型産品的數量降幅較大,分別下降28%和63%,混合型、債券型産品一向是券商配置重點,今年新發數量同比下滑9%和19%,但在全部理財産品的比例有所上升,從63%上升至68%。
瞄準兩融收益權
前兩年,券商資管處在鼓勵發展階段,而另類投資範圍廣闊,二者相結合,成為券商資管規模增長迅速的創新試驗田。
“目前另類投資大部分做的還是類信託業務,投向地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相對簡單的通道業務,但未來業務空間很廣闊。”一位大型券商資管執行總經理對中國基金報記者&&。
今年10月,監管層向券商下發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對於投資非標的資管計劃規定稱為另類資管計劃,可以參與融資融券交易,也可以將其持有的證券作為融券標的出借。一位參與起草徵求意見稿的券商人士此前對本報記者&&,此次修訂版中的重要內容是擴大券商資管投資範圍,小集合可以直接投資不在交易所上市的股權、債券、財産權及其收益權,而不必再經過信託工具來對接非標資産的投資。
這對另類投資是極大利好,而隨着股市火熱,兩融需求越來越大,兩融收益權將成為券商另類投資的發展重點。
“另類投資是我們資管發展重點,今年地産項目做得少了,明年將大力發展投資兩融收益權。”華東一位以另類投資為主的券商副總經理對本報記者&&。另一位券商資管人士也對記者&&,“融資融券業務市場需求很大,對券商利潤貢獻大、投入少,營業部積極性很高,提交的項目也越來越多。”
上述券商副總經理&&,兩融需求量很大,而公司的自有資金畢竟有限,總共才100多億元,不能完全滿足客戶需求,所以這一塊業務未來肯定要放在資管來做,“目前融資質押率是七折,藍籌股可以達到1:1,杠桿比例不高,風險很小,如何擴大杠桿?利用自有資金沒法擴大,必須要用資管募集資金進行結構化設計來提高杠桿比例。”
一位銀行人士對中國基金報記者&&,投資兩融收益權對接的是銀行理財池,券商從銀行拿錢便宜,成本約為年化6%,而券商給客戶的價格約8.5%左右,券商可以賺大約2個百分點的利差。
另一位華南券商資管人士對記者&&,近期在探索兩融收益權互換,和另一家券商合作購買對方的收益權,不過,由於涉及到清算、價差等問題還沒有談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