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應將壞賬處置交給市場
2014-12-22    作者:吳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2014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連續12個季度上升,不良率更是創下4年來新高。為了避免深陷壞賬危局,各家商業銀行都在探索處置不良資産的最優途徑。在傳統的核銷等手段已經受限和過時的條件下,將不良資産處置交給市場,可能是更加正確的方向。
  傳統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産的手段主要是催收、法律訴訟、以物抵債、呆壞賬核銷等。與資産管理公司相比,銀行處置不良資産的手段太少、受限太多,其中包括財政部在呆賬核銷方面的嚴格限制。有些銀行用抵債資産拍賣的方式處理不良資産,雖然聲勢浩大,但通常只能處置不良資産中的很小一部分。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抵債資産量只有1000億元,在1.8萬億元不良資産中佔比很小。
  更加市場化的方向來自於體制內和體制外兩個方面。2014年初,財政部下發了《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版)》,放寬了銀行呆賬核銷的標準。此舉是希望市場能夠在商業銀行不良資産處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針對中小企業貸款質量下降的狀況,及時給予中小銀行核銷規模較小的不良貸款方面的自由度。與體制內的制度放鬆相對照,商業銀行的部分不良貸款被體制外的影子銀行體系吸收了,例如信託和券商理財,成為銀行為到期不良貸款進行表外再融資過程的關鍵環節,一部分貸款沒有被借款人償還,但是卻被理財産品的投資者給償還了。
  更多更廣泛的市場化創新舉措,能夠幫助商業銀行在處理不良資産的過程中取得更多的靈活性。地方版“壞賬銀行”的成立比十多年前成立的四大資産管理公司更加具有針對性。第二批地方版資産管理公司(AMC)五家試點牌照近期出爐,分別是北京國通、天津津融、重慶渝富、福建閩投以及遼寧國資。此前,第一批五家地方版AMC試點分別為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上海。在多家上市銀行三季報中可以看到,從區域上看,不良貸款集中爆發地從長三角蔓延至華北地區和珠三角。從銀監會2013年年報數據來看,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五地的不良貸款餘額規模在全國分別位列第8、第14、第24、第6、第7,此次批准設立試點的省份飽受不良資産困擾。
  向外資出售可能是銀行不良資産處置的另外一條創新之路。銀行的不良率降低其實可以通過擴大分母也就是資産規模來實現,在實現不良率和餘額同時下降的國有大銀行中,分母(資産規模)擴大是一個因素。因此,嘗試向外資出售不良資産是一個解決途徑。全球不良資産解決方案公司總裁曾經在“2014年中信里昂證券中國投資論壇”上&&,“把壞賬交給國有的AMC處理並沒有真正把不良資産賣出去,需要尋找外部的資本來化解和處置不良資産”。國家曾經批准過華融資産管理公司向摩根士丹利招標團及高盛出售賬面價值總計128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資産,並組建合作公司共同處置。這一嘗試可資借鑒。
  除了銀行自身的傳統核銷模式、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地方版AMC和對外界機構進行出售外,市場化處理商業銀行不良資産,還可通過拍賣抵押品、部分減免貸款、債轉股、證券化等多種市場化方式和渠道來共同發力。根據目前銀行業不良資産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實現不良資産處置充分市場化需要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包括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一級批發商、二級分銷商和眾多的最終投資者共同參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商業銀行陷壞賬危局 不良率創4年來新高
銀行壞賬飆升怎麼辦:鬥智鬥勇追債
銀行壞賬核銷迎來利好曙光
銀行應積極應對壞賬上升挑戰
做好主業才有“壞賬銀行”的明天
 
頻道精選:
【思想】樓市新常態特徵進一步確立 2013-06-14
【讀書】細節服務救了“電化山口” 2014-12-1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盧布走勢繪出俄羅斯國運興衰 2014-12-1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