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猛砸資格證書 放活市場
2014-12-04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字號

  近日,國務院再次取消了包括“最值錢的證書”--保薦代理人資格許可等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那麼,這類證書的去留究竟會影響到誰?今後認證是否還有用? 又該由誰來做出這樣的決定?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會計證、秘書證、物流證、導游證、房産中介證、計算機等級證、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還要考多少個證?

  馬宇:這3000個億不是一種正面的社會財富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第一,這應該對社會的經濟運行會提高效率,降低它的運行成本。因為我們看這麼多的證,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時候是不必要的。因為一開始我們對一些職業技能或者職業許可做評價,或者做准入,限制是94年開始的。94年勞動法規定,有這個職業資格證書。同時我們在那個時候開始實行,他們叫市場經濟,我們説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那個時候就覺得好像市場經濟就需要這樣的一些職業證,但就把這個問題給它太寬泛了。實際上勞動法規定的,是對一些必要的一些崗位,職業崗位,要制定職業職能標準,並且實行上崗證。

  我們現在這1100多種,你要梳理一下,是絕大多數是不必要的。並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一個是必須的,就是你從事那個職業,必須得有這種證書,否則你就不能做這個職業,比如説律師。

  這個問題就在這個地方,首先就是説為什麼現在要改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對這個情況進行改革,要取消。實際上就是説,你這3000個億,它不是説一種正面的社會財富,價值的增加,而是通過他創造了3000億,卻可能會影響到5000億,甚至更多的社會財富。這就是我們説的增加了社會運行成本,降低了社會運行效率。這對這個企業,包括對個人,都産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其實很多人覺得這個職業資格是沒有什麼用的,但是他為了想比如去就業,因為現在大學生就業難,都覺得要考幾個證,起碼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劉戈:各種證照的背後有一個龐大的商業的鏈條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其實這個證有兩種,一種叫准入式的,一種叫水平評價式的。可能大家在很多情況下,考的是水平評價的,它可能在現實當中,工作當中用處沒那麼大。比如CEO證,一個公司真正要招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時候,不會去看你有沒有證,而是看你是不是真的有那個本事。但是有一些行業裏的證貨真價實,比如拍賣行業證,你要進入拍賣這個行業裏,你必須先考這個證,沒這個證,你幹這個工作,叫做非法從業,所以這樣的證還是必不可少。這次取掉了一些證,對於那些曾經因為這個證被擋在這個行業外面,或者因為這個證花了很多錢,很多精力的人來説,今後這筆花費和麻煩就沒有了。

  其實開始是註冊會計師,律師,這樣一些行業開始有證,後來在一段時間裏,各種證書是爆炸式的增長。很多行業都是很多部門弄一個自己的職業證體系,這也非常普遍。由於有一個龐大的商業的鏈條,所以很多在前期會不斷地去強調,這個證的重要性。比如CEO證,高級的職業經理人,它裏面有初級、中級、高級。那麼這樣一些機構怎麼吸引你去參加這個考試?我們來看一下,頒發中國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的這家機構的網站,上面培訓費、認證費、測試費等等七七八八一算,一萬兩千多塊錢,那麼市面上同樣這個證書的培訓是七八千塊錢。那為什麼大家要報這個一萬兩千多的,就因為你的這個培訓,是你發證,你出題,然後自己組織考試,自己頒發證書,雖然你這個地方貴很多,但我參加你的這個機構,那我通過的概率就非常大,那麼很多這樣的機構掙的是這個産業鏈的錢。

  馬宇:要把市場化的職業培訓和行政審批的權力斬斷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把職業培訓或者證書跟行政權力斬斷,這是關鍵的問題。根源在什麼地方?根源是在於,這些所謂的擇業培訓,或者證書是跟很多的行政審批權挂鉤的。很多證照是個門檻,還有就是這個崗位要做的話,你必須得有證書,誰來判定的呢?是有關的主管部門來判定,它不是由企業來判定。比如這次取消的&&鏡檢驗檢疫的報檢員的資格取消,也就是説,你要到政府部門去申報這樣的一個事項,你得拿出證書來。否則你不能到我這兒來辦事。

  辦證的氾濫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是對整個經濟運行效率的降低,這是最要命的,並且導致我們國家又産生一些新的腐敗渠道,所以要解決的話,最根本上還是要把市場化的職業培訓和行政審批的權力斬斷。另外,市場怎麼樣去培訓,或者有什麼樣的資格認證,或者一種職業技術水平的評價,這就是企業和就業者個人的事情,就是市場就能決定的事情,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我們這次為什麼取消有些職業資格,做在國務院關於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裏頭,當做這次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來做,也是因為,它實際上是行政權力的無限延伸的産物。

  現在我們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就必須把這個問題理清,哪些是應該是市場解決的,哪些是審批的,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政府在審批的時候,有一些即使確實需要的崗位證書的,假如説我需要做這個崗位,那你説必須得持證上崗,那一定是後續審批,所以這次你看我們這個有些調整,很多的是從原來的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包括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評估,就是行政和市場還有一個前置和後置,即使需要有這種行政權力,審批的時候,需要把它作為一個標準或者一個要求,那也還是放在後面。

  劉戈:不必要的職業證照實際上抑制了經濟的發展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很多證照實際上抑制了經濟的發展,我補充一個例子,是我一個朋友親身經歷過的事,之前有人給他投資建一個人才中介的公司,那你要登記註冊這樣一個公司就有一個前提條件,你必須要有五個人才中介證書,那麼由於這樣一種原因,最後這個公司就沒有開成。所以説,看似一個小小的職業資格證書,其實有決定性作用。我們取消那些盡量不需要的資質證書,另外就是讓這個資質證書和其他的一些行政審批,不要挂鉤的那麼直接。

  劉戈:我們反對的是職業證書的氾濫 而不是職業證書本身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其實反對的是職業證書的氾濫,而不是説職業資格證書的本身,很多的一些領域裏面,各個國家都有職業的准入門檻,那麼一般的原則是什麼原則呢?一個是跟國家安全緊密相關的,一個是跟公共安全緊密相關的,一個是跟人身安全緊密相關的,那麼這樣一些行業,這個證書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説燒鍋爐的,搞壓力容器,那必須得拿證,要不然那個東西爆炸了。修電梯的必須要拿這個證,因為如果技術上如果出了問題,最後會引發人的傷亡。但是有一些行業的,企業的職業培訓師,他不需要你去認證。

  馬宇:政府可以制定標準 資質憑證交給社會去做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像國際上,或者包括我們自己以前一些比較循規的做法也是,還是政府制定一些比如崗位,我們説勞動法裏邊,或者相關的行業會有一些必須要持證上崗的,這樣一些行業要做出明確的規定。明確規定幹什麼呢?就是規定你的標準,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你才能上崗,但是這個標準定出來以後,資質憑證什麼的就交給社會去做。

  像醫生,比如説醫學院畢業的就可以,最後比如衞生部門或者醫務主管部門,要去查這個醫院裏面合適不合適,就會去看你的上崗的醫生是不是有這個證書。我真是去監督、檢查,制定標準,不一定你自己來操作。培訓機構,就是市場的,而且還是你自己做,甚至你定的基本標準,一些細化的操作都可以交給一些中介機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降息利好向何處釋放?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新速騰召回:真誠去哪兒了?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降息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土地流轉之後,誰來種地?誰賺錢?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油價還會跌多久?
 
頻道精選:
【思想】為何降息難以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2013-06-14
【讀書】皮凱蒂:財富分配不均是世界性問題 2014-12-03
【財智】降息利好股債雙市 跨年度行情可期 2014-11-28
【深度】長江管理體制改革改成了“爛尾工程” 2014-12-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