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逾6%匯兌成本虛驚一場 先扣後返造成奇高假象
2014-11-18    作者: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滬港通開通首日,投資者被港股通“高昂”的交易成本嚇了一跳,收市後滬港交易所雙雙辟謠後才知道是虛驚一場。那麼,內地投資者參與港股通,交易成本到底涉及哪些方面呢?

  昨日下午,一條關於“通過港股通買港股,4.8港元買的,顯示成本是5.12港元”的吐槽微博昨日被瘋轉,高達6.7%的交易成本引起一片譁然。上交所盤後引用中國結算之前發布的結算資料解釋稱,這是由於港股通交易為港幣報價、人民幣結算,而境內券商對投資者實施前端控制,投資者交易前須事先全額繳納相關資金,故港股通業務中需事先設定參考匯率,主要用於券商交易前端預凍結資金,而非用於實際結算。

  上交所17日晚公布了港股通首日交易的“結算匯率”,買入0.79143,賣出0.79017,與投資者下單時顯示的買入參考匯率0.7671、賣出參考匯率0.8145相差很大。匯業證券分析師岑智勇指出,參考匯率是出於審慎性考慮採取的先扣後返,因此不存在市場以為的“匯率導致投資虧損”問題。

  記者簡單計算發現,如果投資者17日用10000元人民幣對某只港股通股票進行一次T+0交易, 不考慮買賣差價和交易費用,匯兌費用約16元人民幣。

  “券商給投資者每日的買賣參考匯率都有一個比較寬的價差,方便第二天的結算,實際結算價格是以中國結算公布的結算匯率為主,這個結算匯率是中國結算以一批銀行競價得出的最優價格提供給投資者。”

  香港交易所[-4.29%]總裁李小加昨日在港交所新聞發布會上&&,“結算實際以中國結算的結算匯率為準,券商提供的匯率價差比較寬,結算匯率的價差會縮小很多,交易所和結算公司不會在匯率上賺錢。”

  除了匯率方面的匯兌成本,買賣港股通股票還涉及哪些方面的費用呢?有券商港股通業務負責人&&,跟內地投資者買A股一樣,買賣港股還涉及交易稅費,而且費用較買A股稍高。

  港交所的資料顯示,目前,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買賣港股的交易稅費繁多,包括經紀佣金、雙邊徵收費率為0.005%的交易費、雙邊按0.5元徵收的交易系統使用費、雙邊按0.003%徵收的交易徵費、雙邊按0.002%徵收的投資者賠償徵費、雙邊按0.002%徵收的股份交收費用及雙邊按0.1%徵收的股票印花稅等,而除經紀佣金外其餘都是固定費用,由交易所、證監會、特區政府強制收取。

  簡單計算可以發現,每次交易,僅監管部門收取的費用就高達交易金額的0.112%,如果再加上香港經紀佣金“市場指導價”0.25%,交易成本高達0.362%。不過,監管機構對港股通的佣金收費沒有做統一規定,具體費用由券商和客戶自由商議決定,而券商為爭搶市場份額目前已推出多種佣金優惠措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A股市場因交易産生稅費不同,港股通投資者還會因持有證券市值而産生費用,費率在0.008%到0.003%不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滬港通通車 外資踴躍“北上”入市
滬港通首秀受追捧 AH溢價再攀升
滬港通助推A股邁入深度開放期
內地首批滬港通基金亮相
滬港通首日貴在平穩有序
 
頻道精選:
【思想】滬港通:走出去意義更大 2013-06-14
【讀書】洞察力修煉:如何成為福爾摩斯? 2014-11-13
【財智】甩開“迷你”雞肋 基金退出機制將常態化 2014-11-07
【深度】棉花鄉里棉花殤:棉企不敢買,棉農不願賣 2014-11-18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