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劍平&&,我國房地産市場進入量價雙降的新階段,已開始出現實質性調整,本輪房地産調整量價雙降局面已經形成,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14日在“2014年湯森路透投資論壇”上&&,我國房地産市場進入量價雙降的新階段,已開始出現實質性調整,本輪房地産調整量價雙降局面已經形成,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出現全面崩盤,而是會分化調整。
范劍平認為,此前限購限貸作為行政手段調控房地産市場是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目前市場降溫,房地産調控政策也應正常化,去行政調控。但從數據來看,9月全國新建住宅平均房價同比仍呈現下降趨勢。
他提出,我國房地産市場量價雙降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房地産市場見底的參考指標在於房貸利率出現明顯下降,包括基準利率降息,以及商業銀行房貸利息折扣率的進一步提高。
“如果長期量價齊跌,將被認為是房地産崩盤,但從我國情況來看,不會出現房地産市場全面崩盤的情況。”
范劍平介紹,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過房地産崩盤,崩盤往往出現在城市化率超過70%進入平穩期之後,而在城市化率水平從30%增長到70%的階段,城市購房將處於持續增長的剛需階段。
我國2013年的城市化率水平在53%,他預計中國要達到70%的城市化率水平大約還要20年左右,因此在剛需為主的房地産市場不會出現長期的量價雙降情況。隨着價格下行,房價收入比改善,剛需會進一步釋放。
范劍平同時提出,雖然房地産市場不會出現全面崩盤,但不同地方房地産市場走向也將不盡相同,將出現分化調整。
對於如何衡量哪些城市可能在房價調整過程中保持相對“堅挺”,他&&,過去5年常住戶籍人口比大於一,並在逐漸提高的城市,房價在短暫下調後可能會重新回暖,這些城市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
范劍平認為,這一判斷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第三産業佔城市GDP的比重,房價的抗跌程度跟第三産業比重呈現正相關。當前製造業創造的就業機會下降,服務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多,帶來了人口的聚集,以及因人口流動帶來的房地産剛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