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夯實竹林基地,壯大竹産業,撬動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區域發展駛入生態文明建設快行線。近年來,四川省長寧縣充分利用縣域最大比較優勢——竹林資源,趟出了一條竹産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據了解,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保護屏障,改革開放以來,長寧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造林綠化,30多年堅持造竹,為長寧贏得了“中國竹子之鄉”的美名。目前,長寧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散生竹、叢生竹和混生竹生長基地。2013年,全縣新增造竹3.8萬畝,森林面積達83.1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55.4%,其中竹林面積71.85萬畝,佔86.46%。 “要説長寧發展的比較優勢,最大還是這片竹林,如何用好它,是思考發展的出發點。”長寧縣委書記何文毅説,在長寧,竹産業是農工旅的支撐産業之一,抓住竹資源培育和竹産業壯大,就抓住了長寧縣經濟增發的“牛鼻子”。 在竹林規模難以繼續大規模擴張的情況下,長寧縣更加重視科技興竹,先後與國際竹藤組織、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建立戰略合作,實施了“中歐生物多樣性保護”,楠竹、苦竹等竹種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世紀竹園”竹類基因庫建設等項目,建成竹類豐産示範片10個,完成低産林改造30多萬畝,“再造一個竹海”,推動竹林經營水平大幅提升。 為了用好這個“綠寶盆”,長寧驅動林下經濟、竹類加工業、竹生態旅游業“三駕馬車”,推動竹生態産業不斷發展壯大。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2012年以來,長寧縣推進“萬畝億元”增收模式,實施林下竹蓀種植、林下藥材、林下養殖示範兩萬多畝,全縣85%以上的農戶從竹産業發展中直接受益,農民人均從林業獲得收入1800多元。 壯大竹類加工業。豐富的竹資源吸引了宜賓長順竹木産業有限公司、宜賓中簧竹業等企業入駐長寧,初步形成了竹建材(竹地板、竹膠合板)、竹傢具、竹生活用品、竹工藝品、竹食品、竹纖維為主的六大系列600余個品種,擁有成規模竹産品、竹工藝品加工、銷售企業30余家,有力帶動了全縣竹類産業的發展。 培育竹生態旅游業。長寧充分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竹資源景觀,大力發展竹生態文化旅游。2013年,長寧共接待游客373.64萬人次,同比增長49.21%;實現旅游總收入47.71億元,同比增長32.23%。 作為傳統産業門類,竹類加工集中度低,安全生産難度大,産品品質難保障,産值和效益增速緩慢。為此,長寧堅持項目引領、龍頭帶動、園區承載,為推動竹生態産業不斷轉型升級。 按照“兩地五基地”的産業發展定位,長寧在雙河鎮規劃打造竹産業基地,加快建設20萬噸竹筍精深加工基地,重點扶持龍頭企業,打造西南竹筍産業園區;在城北生態工業集中區,重點引進引普什醋酸纖維素有限公司,利用縣域內豐富的竹資源,打造新型材料基地,帶動園區其他竹類加工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擴大竹坯板、竹模板、竹地板、竹傢具等生産規模。 觀竹景、呤竹詩、唱竹歌、品竹味、跳竹舞、游竹樂、玩竹器……在不斷壯大竹生態産業發展的同時,長寧充分重視對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開發,並將竹文化與産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策劃引進大型項目,擴大竹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目前,長寧新建的竹文體中心、西南桃園影視城和雙楠主題酒店等項目,以及最近簽約的“長寧竹海 熊貓世界”合作項目,都是以“竹文化”為主題,以“旅游養生”為宗旨的文旅深度結合項目。 不懈的堅持換來了豐碩的成果。2013年,長寧縣實現竹林業總産值29.6億元,佔全縣GDP的29.3%,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長寧先後獲得“中國竹子之鄉”、“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衞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林業科技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示範縣”等榮譽,初步走出了一條竹産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據了解,長寧下一步將以提升竹林標準化生産水平為重點,加強竹林生態經營、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環保竹製品生産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與開發,全面發揮竹林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全力建設好國際竹藤組織—宜賓低碳産業示範園區,力爭到2020年,把長寧竹産業培育成100億元産業,打造中國西部竹産業核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