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系列會議舉行之前,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事務主管、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 普拉薩德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的專訪。普拉薩德&&,沒有中國參與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運行將存在疑問,他期望亞太地區最終能形成一個真正開放和廣泛的貿易體系。 “中國在促進APEC地區貿易和資本流動方面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考慮到中國和將成為TPP成員的所有國家都有強勁的貿易&&,一個很合理的問題是沒有中國參加的TPP能否運轉好,”普拉薩德説。 普拉薩德&&,TPP現在被推動它的成員視作努力迫使中國擴大市場開放程度的辦法,這些成員堅持這樣的立場:如果中國願意遵守他們設定的TPP規則,就有可能被吸收到這個協議中。 與此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也在進行中,RCEP是由東盟於2011年提出並主導推動的區域貿易協定安排,談判成員包括東盟10國和與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的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 針對目前亞太地區興起的各種雙邊及區域談判,普拉薩德認為,這些都是積極進展,清楚表明了每個國家都認識到更加自由和開放的貿易將帶來顯著的收益。 “從一定程度上講,每次只要能就減少貿易壁壘達成某種協議,當然都是好事。我很高興看到這些都指向一個正確的方向。” 但普拉薩德同時強調,這些雙邊和區域性的貿易協議無法真正替代一個真正的更廣泛的多邊協定。“一個通常的擔憂是這些雙邊或區域性貿易協議會不會産生更多的貿易轉向效應。” 所謂貿易轉向是指因自貿協定或關稅同盟的形成導致貿易從效率更高的出口市場轉向效率更低的出口市場。總的來講,如果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貿易轉向小於貿易創造,其吸引力就較大。 他説,如果能將TPP和RCEP合二為一,最終形成亞太自貿區(FTAAP)當然是更佳的選擇。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自貿區的規模越大,它産生的收益越大。因為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一個自貿區,意味着相對於貿易創造而言,對貿易轉向的擔憂就會減少。 中國外交部近日&&,此次APEC會議已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定為三大重點議題之一,並預期會議有望在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等方向上取得新的突破。 “我希望FTAAP將實現”,普拉薩德説。但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現在存在明顯的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制約因素。 據他分析,從經濟因素看,現在美國經濟總體表現相當不錯,但APEC其他多數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一般而言,當一個經濟體經濟表現不錯的時候,它更傾向於放開貿易限制;反之,它則會更關切內部經濟和就業增長,這樣將給貿易談判造成不利影響。 而從政治因素看,普拉薩德説,貿易談判要考慮到國內選民訴求。儘管貿易開放後平均下來會帶來人們福利的增加,但部分選民利益會受到衝擊,特別是在短期內,因而這部分選民會反對自由貿易。最終的結果要看這部分選民有多大的政治影響力,以及是否給他們建立了一套安全保障機制以減少對其衝擊。 普拉薩德認為,現在要整合TPP和RCEP的難度比較大,有很多棘手的問題需要厘清,包括中美兩國的貿易關係、知識産權保護、市場准入、政府採購等等。 儘管難度不小,但他認為,APEC地區的多數領導人,特別是中國和美國的領導人,都會兼顧長遠的利益。他相信,作為小的或中間的步驟,TPP、RCEP等談判將為邁向一個真正的多邊和開放的貿易體系提供動力。 普拉薩德説,首先需要解決好中美兩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之間的貿易在迅猛增長,中國作為美國的出口市場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美國作為中國出口市場的重要性雖稍差些,但仍佔中國出口市場的17%至18%。 “還要記住的是,不僅是貿易,投資對兩國也非常重要。中美正在討論雙邊投資協定”,他相信,中美兩國之間的摩擦能在一個更廣泛的框架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兩國都將從一個更加自由的貿易和資本流動中獲益。 “兩國都有意願推動談判取得進展。如果兩國領導人以及技術層面的官員能在一些棘手的問題上取得突破,那將對貿易和資本流動産生非常顯著的影響”,普拉薩德説,儘管這需要時間,但基於兩國之間存在顯著的共同利益和交換條件,中美兩國最終能在重要問題上取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