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反駁獐子島“殼也找不到”一説
稱這是涉嫌造假的託詞
2014-11-07    作者:記者 王文志 杜放 張彬/大連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獐子島的“扇貝門”正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針對獐子島公司管理層所宣稱的“蝦夷扇貝死了,殼也找不到了”的説法,《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到的多位國內海洋增養殖專家和鑒定評估專家都&&:獐子島公司的這個説法是錯誤的,甚至認為這是獐子島公司涉嫌造假的託詞。
  在大連召開的災情説明會上,獐子島公司董秘孫福君對投資者和記者&&:“大部分死亡的貝苗要麼被沖走,要麼被掩埋在海底,只有少量扇貝殼會撈上來。”
  針對這種説法,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增養殖領域權威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獐子島公司採用的是沿海底播增養殖方式養殖蝦夷扇貝,即使遭遇北黃海冷水團,蝦夷扇貝死了,不可能連殼都沒有了,採取“定點取樣法”可以鑒定養殖區域到底有沒有養殖蝦夷扇貝,養殖了多少蝦夷扇貝。
  大連海洋大學的一位專家也認為:養殖的蝦夷扇貝死了,殼還在,這是常識。獐子島之所以這麼説,只能理解為這是造假的託詞,這種説法騙騙一般投資者可以,騙得了業外人士騙不了業內人士。獐子島地區的海域屬於比較好的養殖區域,該海域的海底基本以粗砂和岩礁為主,貝類死亡後,這麼大的區域面積,殼基本都會在。如果養殖區域只有三畝五畝,貝類死了過幾個月後,説貝殼沒了也説得過去,上百萬畝的養殖區域怎麼可能?
  一家位於大連地區的海洋資産調查鑒定評估機構的技術負責人對記者&&,獐子島宣稱遭遇自然災害的養殖區域水深在50米左右,真如獐子島所宣稱的是在今年6月份左右遇到冷水團死亡的,其貝殼肯定基本完好保存在海底,絕不可能找不到了。獐子島所説的貝殼也找不到了是不現實的,也不會存在這種狀況,如果想調查了解養殖區域的真實情況,建議使用“定點取樣法”,使用重潛方式,在對應的養殖區採樣,2011年放養的那批苗種應該是3厘米左右的苗種,到今年已經生長3年多了,可以根據貝殼表面的生長紋判斷出是不是那一批苗種,到底這個冷水團致使多少蝦夷扇貝死亡。根據海洋調查規範,採取0.25平方米的取樣範圍就可以,但是為了更準確,建議採取1或4平方米的取樣範圍。
  記者就此多次致電和發短信給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吳均未接電話,也未給記者回復短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扇貝苗種被指“摻假投放” 投資者將啟動向獐子島索賠
肉爛了殼應還在 專家:定點取樣法可核實獐子島是否造假
獐子島事件:真相不能沉入海底
獐子島事件是天災還是騙局?
獐子島巨虧事件四大疑問
 
頻道精選:
【思想】“交警罰款任務表”中的荒誕與真相 2013-06-14
【讀書】新型央地關係應激勵相容 2014-11-05
【財智】貨幣基金三季度“降溫” 股基積極加倉 2014-10-31
【深度】中期選舉落敗 奧巴馬經濟政策面臨洗牌 2014-11-07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