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近東拆解轉型看傳統企業後發優勢
2014-11-03    作者:胡浩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巔峰往往意味着見頂,觸底則意味着反彈,互聯網零售競爭進入深水區,比拼“互聯網”之後是比拼“零售”,蘇寧或可展現出後發優勢。

    説起來弘毅與蘇寧,還算是患難之交,關鍵時刻真金白銀一直力挺蘇寧,夠情夠義。而張近東對於弘毅的年會,也是十分重視,時常釋放關鍵信號。去年年會,張近東首次提出了蘇寧“一體兩翼”戰略,而今年,他會拋出什麼觀點,讓人關注。

    2014年,對於蘇寧來説是非常關鍵的一年。京東與阿里相繼上市,無限風光。相比之下,蘇寧則是靜水深流,做的是油鹽柴米的尋常工作。引發眼球的大多是“術”上的深耕,而非“道”上的標新立異。但是,無論是線下貼膜,還是物流的火箭哥營銷,還是818電商節,以及門店REITs,都比較靠譜與接地氣。

    今天的會上,張近東也比較放鬆,別有閒情地給大家播放蘇寧DIY的微電影蘇寧盒子,還敢於拿外界戲稱蘇寧笨公司的文章自嘲,稱蘇寧就是笨公司。激烈競爭真的會倒逼創新。

    然而,這場競爭再往下去,會怎麼演變?

    這一次,張近東更多地是解答這個問題。

    張近東提出了傳統零售的全價值鏈互聯網化的概念。張近東從來不承認自己是電商,電商是京東、阿里,他固執地認為蘇寧是互聯網零售商。這有他的理由,過去的蘇寧是線下的零售商,而京東、阿里等是線上的零售商,都不代表未來,“線上加線下=?”。那就是張近東提出的互聯網零售商。而現在的競爭的態勢的確也是,蘇寧往線上走,電商往線下走,大家都向互聯網零售商進化,填補空白。蘇寧上線會遇到挑戰,電商下線也會遇到挑戰。互聯網企業隨着競爭,越往線下發展,越會遇到自己的盲區。“笨”的蘇寧、“重”的蘇寧,相比“輕”的、“浮”的互聯網企業,有自己的劣勢,但在對零售的把握上則有自己的優勢。

    回看電商與店商之爭:先是電商銜玉而生,虛焰烈火,大有徹底顛覆店商之勢;然後是店商狡猾不堪,調整心態之後絕地反擊;再下來則是顛覆與反顛覆,雙方肉博,膠着……而廝殺中有一條路徑篳路藍縷,明晰起來,即:二者其實可能從對立,到融合,直至渾然一體。消費者要的是綜合了人類現有思想與技術而成的完整的服務,即如水銀泄地似地無縫融入了最新的技術,同時又傳承了過去一直都有服務理念,線上線下從對立變統一,直至渾然天成。

    蘇寧過去的積累,會成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一是全渠道、多場景布局;二是全流程融合;三是全背景互動;四是精準營銷。前&的互聯網化事關用戶體驗,而後&的互聯網化不僅是體驗的基礎,更觸及零售業的本質,即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而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不僅為三流合一提供了技術基礎,更為其社會化提供了無限想象空間。

    新的服務標準,對所有的零售企業都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各家有各家所長,亦有各家的短板。誰能夠進化,就是一種進步,這種進步不光是對蘇寧單獨的考驗。京東、阿里,也會考驗他們下網之後的生存能力,對新環境的適應,摸索與基因再造。張近東所言“傳統企業掌握了技術,互聯網企業掌握了行業本質”,所以他有他的底氣,最激烈的競爭,帶來了張近東最激烈的反彈。於是,我們基本能理解張近東了,互聯網企業享受了先發優勢,享受了大家對新技術追捧的紅利;而當新技術慢慢不新,成了標配之後,傳統企業的後發優勢又出來了,鹿死誰手,尚不明朗。

    弘毅年會的主題很有意思“新常態下的非常機會”,這恰恰印證了張近東的思考:新常態就是互聯網正像陽光和空氣一樣,成為經營環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非常機會就是蘇寧這樣的傳統企業積累起來的每一項資源、每一項能力都有可能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開更廣闊的市場,並開放給社會共享。

    2014年,阿里完成了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IPO,京東多年苦熬也終於上市,二者都達到了階段性的巔峰。但是,巔峰往往意味着見頂,觸底則意味着反彈,蘇寧正在頑強地按自己的思路去行動。

    張近東的講話,對蘇寧來説還是加分的,自信者不慌亂,堅韌者能自恃,有方向者知道自己行走在哪一個階段。張近東顯然在向公眾表達,一切盡在掌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張近東:傳統零售的全價值鏈互聯網化
蘇寧員工持股草案出爐 張近東墊資4億
張近東強調O2O體系化落地,蘇寧百日會戰第二波開打
張近東:蘇寧O2O執行步入體系化階段
組織“微創新” 張近東“拼板游戲”的秘密
 
頻道精選:
【思想】“交警罰款任務表”中的荒誕與真相 2013-06-14
【讀書】把握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2014-11-03
【財智】貨幣基金三季度“降溫” 股基積極加倉 2014-10-31
【深度】農村賭博組織催生灰色利益鏈 2014-11-0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