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地方債:預算管理僅僅是開始
2014-10-30    作者:記者 班娟娟/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財政部28日&&《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打響債務管理“第一槍”。《辦法》指出,地方各級政府要結合清理甄別工作,認真甄別篩選融資平台公司存量項目,對適宜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項目,要大力推廣PPP模式。
  不少網民認為,《辦法》的&&表明地方存量債的處理步伐有望加快。如能有效貫徹落實,將有助於抑制目前地方債的“瘋長”勢頭。然而,要從根本上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預算管理僅僅是開始。未來除了進行市場機制創新,使地方債務融資多元化之外,更要倚重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有望抑制地方債膨脹趨勢

  有網民&&,10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對地方政府如何借、如何用以及如何還債等關鍵問題做出明確規定。現在財政部又進一步發文,清理存量債務,甄別政府債務。可見,解決地方債這一制約中國改革的頑疾已經迫在眉睫 。
  “看來這次要動真格的了,清理存量債務,甄別政府債務,是在為政府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做準備,將成為破解地方債頑疾的關鍵。”網民“凌兒”説。
  網民“別惹螞蟻”也&&:“過去幾年間,地方債規模飆升的直接原因,就是沒有預算管理的嚴格束縛。這導致地方政府出於政績衝動,盲目大肆舉債。現在將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為地方債接下來全面納入預算管理鋪平了道路。果真能夠嚴格貫徹的話,地方債的恣意膨脹趨勢有望得到抑制。”

  PPP效用有限勿過度依賴

  不少網民認為,《辦法》中提出的“大力推廣PPP”是一大亮點。這是在用市場化的辦法,讓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更多地呈現多元化趨勢。既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並獲取合理回報,又可減輕政府公共財政舉債壓力。
  但也有網民認為,雖然運用PPP的機制創新,可以適當降低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但這並不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解決融資難題的靈丹妙藥。過度依賴PPP背後暗藏風險。
  網民“趙曉”指出,從國際經驗看,PPP模式有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框架體系,目前相關的立法、指南、機構、機制和制度等都還沒有建立。其次,在PPP項目中,政府必須對企業所提供的産品、服務、項目財務和項目對環境影響等進行定期的隨機監管,不僅工作量大,還需要具備專業知識。這對政府的監管能力是一大挑戰。
  網民“嘉嘉”&&,不少地方政府把PPP模式簡單理解為一種融資手段,或者過分誇大了融資功能。這樣下去,可能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地方融資平台公司。此外,在對PPP項目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要防止一哄而上、沒有條件的項目也盲目採用PPP模式,同時要讓更多公眾參與對PPP項目的監督。

  治本之策是結構轉型

  有網民&&,在清理甄別工作完成之後,未來納入預算管理的地方債,有必要在制度配套上進行細化。比如,考核問責機制、地方政府信用評級等制度建設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唯有如此,防範和化解債務壓力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網民“黃少明”認為,在摸清地方債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關係。如果不能有效界定和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劃分,使地方政府事權與財權相匹配,健全地方財政體系,地方政府債務就難以得到根本解決。
  網民“倪金節”則認為,除了地方債制度本身,經濟結構轉型才是根治地方債的治本之計。地方債務近幾年來增勢兇猛,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增長模式未變,地方政府投資佔據了GDP的大頭,“鐵公基”、鋼鐵石化、房地産等穩增長項目,始終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心頭肉。舊的經濟增長方式不調整,地方債問題就不可能徹底化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財政部打響地方債管理第一槍 或連發7文抑制瘋長
加強地方債管理是促政府“歸位”
化解地方債務困局必須釜底抽薪
解決地方債在於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預算法大修通過 “強預算”構築地方債風險“防護網”
 
頻道精選:
【思想】南車北車合併形成鐵拳“一致對外” 2013-06-14
【讀書】改革需要新啟蒙 2014-10-24
【財智】基金網售備戰“雙十一” 補貼收益打擦邊球 2014-10-29
【深度】電信詐騙猖獗催生跨國産業鏈 手法“品牌化” 2014-10-28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