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全球製造業呼喚“第三種製造模式”
2014-10-21    作者:記者 傅勇/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背景下,世界各國爭相進行戰略調整以適應新時代製造業的發展進程,如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美國提出了智能製造戰略,全球範圍的製造業變革反映出什麼樣的趨勢,這種變革又將對家電製造格局産生怎樣的影響?《經濟參考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家電産業問題專家羅清啟先生。

  精益生産方式已過時

  《經濟參考報》:當前全球正爆發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特別是在工業領域,世界各國爭相調整戰略順應時代變革,如美國智能製造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在中國,以家電業為代表的製造企業也紛紛向無人工廠、智能製造轉型,這一現象背後意味着什麼?
  羅清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使目前通行全世界的精益生産方式變得過時,新科技和新經濟呼喚誕生更先進的第三種製造模式,這也是全球製造業競爭的下一個戰略高地。
  從歷史維度看,製造業經歷了大批量生産、精益化生産兩個階段,目前正向智能製造推進。在經營邏輯上,以福特為代表的大批量生産讓製造從最初面向極少數權貴階層的産品向大眾化産品轉變。此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企業生産什麼用戶就只能購買什麼。針對這一弊端,精益生産方式實現了小範圍的用戶解放,它能先獲取用戶需求再進行生産,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小用戶”模式已經過時。
  被譽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的克萊舍基曾説,互聯網時代是人人時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大規模的個性化需求使“無人工廠”和“批量定制”成為必然趨勢。此時靠地面網絡感知用戶需求的精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要求,企業必須搭建起交互用戶的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按需定制,為用戶提供全流程個性化體驗,這將是繼福特模式和豐田模式之後適應時代發展的第三種製造模式。

  製造業的未來在數據

  《經濟參考報》:從美國福特的大規模製造到日本豐田的精益製造,再到目前家電企業開始推進的智能製造,即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應該如何看待製造模式的演進?
  羅清啟:我個人認為,福特生産方式是産品短缺的工業時代的一個符號,豐田生産方式是産品過剩的工業時代一個代表,智能製造則是互聯網經濟對製造模式的一種全新選擇,它們背後體現的是整個産業從製造思維向用戶思維的轉變。
  從本質上看,福特生産方式和豐田生産方式都是快速連接的邏輯,也就是説,將一條生産線分成N個部分,每個部分由熟練的工人操作,這樣就降低了生産難度,使勞動生産率大幅提高,這從根本上是基於企業內部視角的唯規模論的製造邏輯。但在互聯網時代,用戶在整個産業鏈條中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而隨着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勞動力在整個成本結構中的佔比逐漸下降,對製造企業來説,為誰生産成為此時決定企業産業地位的關鍵性問題。從這一點上看,製造業的核心任務已經從傳統的擴大規模轉移到獲取用戶需求數據上,如何借助互聯網思維實現這一轉變成為企業面臨的戰略課題。
  具體到家電業來説,企業需要將原來的運營體系進行戰略調整,一方面充分獲悉用戶數據信息,讓用戶全流程參與到企業的研發、生産和營銷過程中來;另一方面推倒企業內外的“圍墻”,在用戶需求指導下聚合全球優質資源不斷進行産品的迭代升級。

  全球掀起平台爭奪戰

  《經濟參考報》:第三次工業革命正改變着全球製造業格局,隨着無人工廠、數字化製造的興起,歐美部分家電企業開始回流,中國也誕生了像長虹“無人工廠”這樣領先的製造方式。在此背景下,未來全球家電製造分工將會産生怎樣的變化?第三種製造模式會在哪誕生?
  羅清啟:家電製造業的“規模紅利”已經被“需求紅利”所取代,未來整個産業競爭的焦點將從規模戰轉移到平台戰上。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整個經濟運行邏輯,企業不能再用製造的思維看製造,而是要用互聯網的思維進行變革,從本質上説就是要具備用戶思維和平台思維。就家電製造業而言,企業要搭建開放的平台,跟用戶充分交互需求,圍繞用戶資源整合世界範圍的優質資源形成利益生態圈。只有這樣,研發、需求、製造才會挂靠在一起,供應鏈各個環節都會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産業鏈的“並聯運行”,這是對傳統製造模式的一種顛覆。
  與前兩次工業革命中國被隔離在外不同,第三次工業革命使全球家電製造企業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這次所有企業比拼的是洞察用戶需求和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就目前企業的實踐來看,長虹等中國企業正在智能製造領域進行探索和嘗試,其圍繞用戶資源打通智能研發、智能製造、智能交易三大平台,可以説是中國家電製造企業向第三種製造模式轉型的一次預演。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製造業現企穩跡象
全球製造業活動加速擴張
全球製造業分化趨勢明顯
中國亟待整固在全球製造業上的強大優勢
全球製造業表現陰晴不定
 
頻道精選:
【思想】退市新規為中小股東繫上安全帶 2013-06-14
【讀書】要“真槍真刀”地解放科技生産力 2014-10-20
【財智】迎利好政策密集釋放期 2400點征程料開啟 2014-10-20
【深度】外企乍現“隱性撤離” 2014-10-2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