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關村”情定梅河口
2014-10-15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可能再過不久,你們就能用上梅河口産的、屏幕可以捲起來的智能手機了”,梅河口市市長於翠利告訴記者,“自從2012年我們和北京中關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後,梅城就成了‘第二中關村’,以後中國人生活中遇到的科技創新,肯定有不少包含着梅河元素!”
  於翠利所説的這家發光材料生産商,目前正在梅河口修建廠房。這家廠商生産的材料能夠把光電轉化率提升到99%,還能涂在墻上、油性面板上被當做面光源使用。有人大膽預測,這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吉林省具有千億元規模的支柱産業。  
  除此之外,一家運用新技術生産抽油泵管的鋼管企業也正籌備在梅河口投産,該企業生産的産品壽命比同類産品長8-10倍,將有可能改變油井每三個月就要更換管材的規律,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據預測,一旦此項目投産,當地每年財政收入將至少增加20億元。
  類似的高科技企業紛紛進駐梅城,為什麼“中關村”會把發展路徑從北京延伸到梅河口?
  於翠利認為,梅河口市之所以贏得國家高科技産業示範區的青睞,是因為其擁有優越的區位和流通優勢,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和後勁。梅河口人思想解放、經商意識強,商貿物流有深厚的傳統基礎。同時,梅河口市各級部門團結務實,服務質量好、工作效率高、講究誠信,能夠為投資者營造最佳發展環境,這也是“第二中關村”情定梅城的要因。
  吸引廠商來到梅河口築巢安家,梅河口人拿出了東北人的豪爽熱情,打通渠道,簡化手續,拿出誠意,贏得了企業的尊重和讚許。
  “第二中關村”給梅河口市帶來的變化正在逐步顯現,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梅河口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0億元,同比增長17%;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1.8億元,增長3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9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780元,分別增長14%和13%。
  梅河口市經濟局局長李連友説:“科技以人為本,梅河口市成為‘第二中關村’,首先惠及的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每個人。”
  專家指出,北京中關村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資源豐富,輻射帶動力強,結合梅河口市的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雙方優勢互補,將最終實現科技與資源轉化,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第二中關村”正給梅河口源源不斷地注入發展活力。
  (本稿件由本報記者章達飛組稿,文稿為本報記者周長慶、劉碩、姚友明采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圖説梅河口•秀美風光
圖説梅河口•城市變遷
 
頻道精選:
【思想】公交調價關鍵在優化資源配置 2013-06-14
【讀書】探求經濟金融化時代的新型價值機制 2014-10-14
【財智】博弈空間收窄 防禦品種受推崇 2014-10-14
【深度】山東一投資數千萬水利項目建成就報廢 2014-10-1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