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資管機構信貸資金頻遭挪用的背後,反映出其信貸管理的羸弱。
據上證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已先後曝出7起資管計劃資金挪用事件。為了爭奪市場,資管機構事前馬虎,盡職調查草草收場,放款時無視專款專用,事後審查更是有心無力,部分資管機構只要融資方能按時還本付息,對資金挪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信託、券商以及子公司整個資管行業處處聞“驚雷”。
業內人士指出,資管機構不比銀行有龐大的網點、人力做貸後審核,因此前期詳盡的盡職調查是阻隔風險的關鍵,兌付固然重要,但過程也很重要。
被挪用的資管資金
借新債還舊債、避開監管限制投資其他領域、借錢幫別人還債……一起起資管資金頻繁被挪用的背後,折射出業內種種“潛規則”。
2014年,萬家基金子公司萬家共贏資産管理公司旗下“萬家共贏售房受益權轉讓項目專項資産管理計劃”有8億元資金不翼而飛。這筆資金大部分“離奇”的被劃入金元惠理基金子公司金元百利資産管理公司旗下産品“金元百利景泰基金資管計劃”,司法已經介入。
同年,某信託公司發行的中小企業發展計劃信託也曝出信託資金挪用風波。一筆450萬元的信託資金被融資方全額劃入擔保公司賬下,用以償還其在當地一家理財公司的債務,而這家理財公司在當地主營民間借貸。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已先後曝出7起資管計劃資金挪用事件。
“資管項目資金頻繁挪用暴露出業內資金流向把關不嚴、風控意識淡漠的問題。”一信託公司風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規定,信託資金的使用應該嚴格按照披露的用途,做到專款專用。”
資金去向監管不嚴
從整個資管行業來看,信託資金挪為他用的行為並非孤例,專款專用實踐中很難落實,資金去向更是無心監管。
“按規定,信託資金應該慎入房地産,實踐中融資方瞞天過海,信託公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非房地産信託的名義把錢投向了地産。”有信託公司人士説道,“按規定融資類項目應該先提供經營證明再放款,實踐中資管公司往往先打款再看證明,或者根本不看。這在券商、子公司也很常見,相互間拼放款效率。”
該人士坦言,有時候信託公司知曉資金另有用途,但只要信託公司與融資方事先達成協定,融資方安排好資金償還,保證本息按期兌付,信託公司根本不會去操心“資金去哪兒”。
新時代信託實際控制人“明天係”掌舵人肖建華亦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一家企業的資金不是單一的,既有信託資金,又有流動資金,資金募集到位後,有可能信託資金變成了流動資金,流動資金變成了投資資金,這種轉換是很正常的。”
記者了解到,融資方挪用資管資金比較常見手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利用假業務合同騙出信貸資金,然後通過其他辦法轉回融資方手裏;二是製造“殼”公司,讓“殼”公司去融資,比如江浙地區一些擔保公司就深諳此道,自己作為實際控制人隨時支取信貸資金;三是虛高購置合同中的標的金額,扣除真實用款部分後,剩餘資金由融資方截留。
“風控的核心是人,資管行業在這方面遠遠不如銀行。”業內人士指出,“信託公司不能設立異地機構,一些重要地區只能設立一支7-8人的工作組,這些人既要找項目,還要事後追蹤已有項目,券商、基金子公司往往只有幾名法務做審核,都不可能覆蓋到資金流向監管。”
“畢竟項目經理才是發現問題貸款的第一道防線,他們比任何人都了解融資方;法務覆核並不經常進行,對每筆融資項目按五級分類進行檢查,但是按季、按年進行,往往不夠及時;至於外部檢查,往往為時已晚,融資方已無力還款。”上述人士説道。
即便是資金託管銀行在監管資金流向上也是有心無力。“按照指引,銀行對託管賬戶的劃款指令是進行‘形式有效性審核’,也就是説,銀行沒有能力,也沒有責任對資金用途的真實性作盡調,只要文本齊備就可以。”一銀行託管人士説,監管效果因此打折。
事前防範更有效
記者發現,大部分受訪信託人士都認為,要預防挪用資金的事情發生,事前盡職調查、項目審批時越詳細越好,對於接受融資成本畸高或項目疑似殼公司等明顯不合常理或存在貓膩的項目就應該規避,等亡羊再補牢,為時晚矣。
“曾經在深圳遇到一次用假公章、假合同來騙貸的。”華南地區一信託公司項目經理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融資方持法人證明書、法人授權委託證明書、財務會計報告、購銷合同等一系列材料來辦理2000萬信託貸款,當時法務部門認為其購銷合同不符合要求就沒有包裝項目。”
“之後該公司東窗事發,才發現董事長不僅繞開董事會私自委任董事會成員,貸款證也是用私刻公章辦理的,購銷合同自然也是假的。”該項目經理説道。
業內人士指出,“萬家8億挪用門”事件正好給資管行業敲響了警鐘。此前萬家共贏總經理伏愛國曾向媒體坦言:“我們自始至終一直以為是在與中行雲南分行打交道。”
“萬家共贏和諾亞都是事前沒做好盡職調查。”華東地區一信託公司副總經理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深圳吾思以中行雲南分行的優質按揭貸款項目作為誘餌,或再加以誤導,萬家即使去了現場做盡職調查,最後還是分不清交易對手。”
過去,信託公司只要確認融資人有超值抵押物,往往不擔心融資方將募集資金挪作其他用途,但是目前經濟下行,部分行業進入弱周期,抵押物價值就將全面縮水,並最終影響信託公司和投資者的收益。
中南大學信託與信託法研究中心主任、中美法律交流基金會信託法委員會副主席張軍建接受媒體採訪時&&,事實上,目前國內的信託法律對於信託資金使用的後續監管並無嚴格規定,可以説當初在制定法規時對這一現象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而按照信託的一般原理,如果項目出現挪用資金,信託需要承擔直接法律責任,或者需要舉證融資方挪用的證據。但實際上,目前外界輿論和監管只是注重信託項目的兌付問題,對挪用資金的問題關注度略顯不足。
【資金挪用事件頻發】
方正信託澄清挪用門:吾思基金是打醬油身份
萬家共贏8億“挪用門”,堪稱近期金融界的一朵奇葩。當市場還在討論到底誰該為此事件負責之時,方正東亞信託亦被捲入其中。目前,已傳被警方控制的李志剛成為方正信託惹上資金挪用“嫌疑人”的關鍵一環。但事情發酵到撲朔迷離之際,方正東亞信託的“涉案”産品——“方正東亞 東銀實業債權投資一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東銀一期)及相關方的一紙公告聲明,卻又及時撇清了“嫌疑人”的身份。(21世紀經濟報道)
萬家迷局:融資方不明信託不接 風控虛設
吾思基金董事長李志剛的微信更新停滯在6月11日,他宣布吾思基金成為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基金管理人。此後不久,由於其掌舵的另一家公司景泰基金將與萬家共贏成立的有限合夥産品募集資金挪用至其它兩個賬戶,李志剛被警方控制。(中國基金報)
審計署:華潤信託挪用13億元募集資金開發房地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規定,中國審計署6月20日公布華潤(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度財務收支審計報告稱,2012年華潤信託兩個信託項目募集資金共計15億元用於流動資金貸款,存在監管不嚴問題。(觀點地産網)
陽光私募江蘇沐雪涉嫌詐騙挪用資金達1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湖北省荊門市公安局的一紙立案書,牽出了天津信託“天信沐雪巴菲特一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顧問江蘇沐雪涉嫌詐騙,以及天津信託與次級委託人深圳凱雷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的種種糾紛內情。此時,距“天信一號”成立尚不足3個月。(《財經》)
【誰之過?】
資管項目資金頻遭挪用誰之過
業內人士指出,項目資金頻遭挪用的背後反映出相關資管公司對風險的漠視。“資管公司沒有資金結算功能,無法像銀行一樣監控資金具體流向,在資金監管上存在先天劣勢,但是究其背後原因在於,只要有足夠的抵押物,資管公司不懼融資方違約帶來損失,對於資金用途也就不那麼上心了。”(中國證券網)
【監管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