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體時代的蘇寧機會
2014-09-29    作者:陳志強《商界評論》副主編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蘇寧有那麼多的線下門店,在智能硬體來臨的時代,它們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那是去認識那些被重新定義了的産品的窗口。
  朋友發來一張重慶蘋果零售店開業的照片,近40度的高溫也沒能阻止人群涌向這個排隊聖地。只有在重慶的陽光下蒸過桑拿的人才知道,究竟需要多大的能量才可以讓人在烈日下排隊超過一小時,所以我不會相信這個長長的隊伍裏大多數人是托或者黃牛,在這種幾乎不適宜人類外出的季節裏,狂熱信仰比蠅頭小利更能支撐他們的信念。
  實體零售店一直是蘋果的支柱,它的不斷擴張似乎從來與“線下萎縮”的潮流無關,據説在中國,蘋果還有8個排隊聖地正在籌備,這與那些全面收縮門店的零售商形成了鮮明對比。誰都想做排隊聖地,過去只有蘋果成功了,但在這個硬體崛起的時代,更多可能正在産生。

  智能硬體的實體驗

  “賣體驗”是蘋果零售店成功的根本,也是微軟、聯想們複製不了的地方。你可以複製蘋果零售店從技術支持、銷售模式、到店面布局的一切,但你的産品真的獨特到擁有“體驗”麼?
  作為諾基亞、HTC的擁護者,我也曾在每天樂此不疲的刷機中偶爾抽出空來鄙視一下網上的、朋友口中的蘋果式傻瓜操作,但當我真正把大拇指放在那塊3.5寸的小屏幕上後,才真正體會到為什麼iPhone被稱為“另一種智能手機”。當你創造了一件有那麼一點與眾不同的東西時,再多的廣告轟炸與口口相傳,都比不過把用戶的手放到你的産品上。
  在智慧硬體時代,産品不再是被大規模製造出來,而是個性化定制生産。你能預期産品的功能,但不能預期它的用戶體驗,線下體驗再一次變得不可或缺。也許蘇寧的門店不再只是、甚至不再是銷售渠道,而是遍佈全國的體驗中心,人們涌入這裡的目的只是來感受各種新奇的、個性化的智慧産品,當他們感概“這是一個好産品”時,銷售接踵而至。
  有一家寢具企業賣的都是高端床具,一張床均價幾十萬元,在聽到這個數字時我也以為這一定又是一個睡眠太足還在做夢的企業,直到我某天清晨從它的床上醒來。這張床運用了一系列我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國外企業的産品與技術,但只有當你在上面躺足一個晚上你才明白這一堆文字、參數的意義——一個自然醒並且醒後精力十足的好覺。
  為了解決消費者體驗難的問題,這家企業在現有的1000多家門店之外,還和五星級酒店合作,建起了自己的樣板間作為體驗中心,讓用戶能擁有一次完整的睡眠體驗。
  我們正處在功能設備向智能硬體進化的交界點上,上一個時代,功能設備僅實現了標準化的功能,不論是手機、電腦還是冰箱、電視,我們購買的只是一堆參數和可以預期的功能。但隨着機器與軟體的聯姻,它們的後代是定制化的、互聯的,並且具備創作的能動性,我們購買的是參數背後的可以預期的功能和不可預期的體驗。
  同樣是冰箱,你可以預期是它能保鮮製冷之外,但它還擁有可以完全隨意組合的內部空間、定制的食物搭配和食用建議;同樣是電視,你可以預期的是內容播放,但它還可以詢問你想看什麼內容,再自主從海量的電視台和互聯網資源中找到並播發,你要做的只是對它動動口;同樣是微波爐,你可以預期是食物加熱,但它還可以根據你的身體數據告訴你別再吃第十根烤腸了,你冰箱裏有牛奶熱熱喝了吧我把熱水都燒好了你喝了牛奶就早點洗洗睡……
  這些光怪陸離的故事不是産品參數、産品功能的文字可以描述清楚的,否則大家還逛什麼無印良品、宜家。喬布斯在介紹蘋果原型店的視頻中曾這樣説,人們不再僅僅想買一台個人電腦,而是想知道買了電腦能做什麼。

  體驗需求+高利潤率=新線下時代

  支撐線下門店的另一個核心是高利潤率,蘋果零售店連繼幾年的銷售利潤率都超過20%,這和蒂芙尼的利率潤相當。2009年微軟開設第一家專賣店時,儘管幾乎照搬了蘋果的零售店,但因為銷售的是其他公司生産的電腦,微軟的利潤比起蘋果低得可憐。於是我們很好理解為什麼其他公司不行了。有趣的是,儘管功能設備廠商毛利不高,但不少智能硬體創業公司的毛利卻不低,甚至可以達到50%以上。
  難怪蘇寧在上個月上線了眾包平台,對於創客們來説,蘇寧是一個可以借力的平台,借助它的生産優勢、用戶基礎、銷售渠道和服務體系,把自己的創意變成産品。而這些産品,既是蘇寧高利潤率的核心支撐,又將成為蘇寧門店裏最引人注目的新奇玩意。
  我們正在迎接一次重啟,進化與回歸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為庫存而生産的流水線製造將被打破,手工作坊的私人生産通過定制化製造的面目回歸;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被打破,個體主義以去中心化的面目回歸;公司自給自足的封閉體系被打破,松散結盟以眾包協作的面目回歸;而隨着智慧硬體的崛起,線下門店將以體驗中心的面目進化並回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思想】“吃空餉”是編制管理滯後的體現 2013-06-14
【讀書】中國品牌缺少什麼? 2014-09-26
【財智】雙輪驅動 四大主題分享結構性投資盛宴 2014-09-29
【深度】中小企業政策紅利受阻“最後一公里” 2014-09-2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