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訂單降八成 造船業重新洗牌
2014-09-23    作者:記者 張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國際著名諮詢機構克拉克松統計,2014年8月,中國船廠新接訂單28艘,總計31.4萬CGT(修正總噸),環比下降了74.1%,同比下降了81.2%。業內人士&&,我國造船業産能嚴重過剩,隨着國家對造船行業門檻提高,信貸、稅收等政策措施&&,造船業已開啟新一輪洗牌。
  受航運持續低迷的影響,全球範圍內的船企新接訂單都在下降,但是我國船企新接訂單下降的時間來得早、下降力度也大。今年1至3月,全球船企接單業績同比增長,除了6月以外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從去年12月至今年8月,我國接單量一直呈下降趨勢。2014年前8月,中國船廠新接單量為1180.8萬CGT,同比下降了14.5%。
  Intermodal Research & Valuations最近的研究報告&&,目前運費水平保持不變,而對於船東來説,新船價依然高,導致新船訂單量持續大幅下降。報告稱,上個月,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以及液化氣船等4大主要船舶訂單量大幅下降,新船市場的放緩趨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當前,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東接船積極性不高;新船價格處於歷史低位,首期預付款比例不高;不少企業融資保函困難,影響交船進度,造成新接訂單丟失;一些船廠船&、船塢等大型專用設施轉型困難。交船難、融資難、盈利難、轉型難正困擾着造船企業尤其是中小船企,造船業新一輪洗牌已經發生。
  一位民營船廠負責人對記者&&,現在船企倒閉潮很厲害,全球造船能力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預計未來將有三分之一的船企會被淘汰。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有1485家,其中包括船舶製造企業、船舶配套企業、船舶修理企業。近一年來,造船業已經化解5萬噸以上船舶製造産能共約1000萬載重噸。2013年的統計結果是1664家,中小企業1541家,其中船舶製造中小企業717家。
  截至目前,按造船國家來看,中國的訂單量佔全部的46%、日本佔20%、韓國佔13%。我國雖然是造船大國,但還不是造船強國,這突出表現在高附加值船舶方面。以LNGC(液化天然氣船)船為例,它是造船業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統計數據顯示,在2000年至2013年3月,全球共有285艘LNGC船下水,其中203艘為韓國製造,而中國企業僅製造了14艘。另外,鑽井船領域也是韓國企業獨霸天下,三星重工手握124億美元的鑽井船訂單,而中國至今沒有一家企業具備鑽井船製造技術。在前景被看好的海洋工程領域,2005年至2013年3月,全球海上平台訂單金額為1400億美元,其中韓國企業佔55%,而中國企業僅佔有7%。
  近期,關於化解造船産能過剩的利好政策頻出。8月中旬,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召開主席辦公會議,研究重點提案辦理工作,聽取關於“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化解造船産能過剩,促進海工産業健康發展”重點提案辦理落實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這是全國政協第一次以主席辦公會議的形式研究重點提案辦理工作,要進一步推動落實國務院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要求,採用信貸、稅收等政策措施,支持優質企業發展,促進過剩産能退出,引導扶持企業積極開展海洋工程裝備科技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9月初,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51家符合《船舶行業規範條件》的船廠名單,也就是所謂的“白名單”。業內人士&&,制定白名單的目的是引導資源配置流向優質企業,銀行信貸和政府補貼,都將向入圍船廠傾斜,而未入圍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融資枯竭和得不到政府扶持的困境。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今後一段時期,船舶行業正處於優勝劣汰的洗牌階段,有的企業越做越活,有的企業不可避免地會被市場淘汰,金融方面對船廠會採取區別對待、有扶有控,加大對骨幹船舶企業支持力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造船業該往哪兒“轉舵”
BDI回升三成 全球造船業或迎復蘇
[大海看歐盟]重振造船業雄風
造船業映射出的中國經濟隱患
工信部:上半年造船業新接訂單下降50%
 
頻道精選:
【思想】註冊制配套措施要跟上 2013-06-14
【讀書】相關性,品牌唯一的出路 2014-09-22
【財智】空中加油走勢確立 五大信號暗示節前方向 2014-09-22
【深度】民間借貸長期“地下運轉”危及金融生態 2014-09-2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