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式能源“藏能於民”尚存發展瓶頸
2014-09-22    作者:記者 孫亮全/太原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天津武清燃氣分佈式能源站啟動投産。 新華社發(李津 攝)

  “目前已有34戶報裝並網,容量為23000千瓦”,山西省長治市供電公司客戶經理申紅崗説,自從去年7月山西省武鄉縣居民趙瑞星18千瓦的光伏發電併入國家電網,成為山西首個分佈式光伏發電並網的居民用戶後,長治市已陸續完成並網21戶。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五屆(太原)國際能源産業博覽會暨2014低碳發展高峰論壇上,專家論述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問題時&&,解決能源資源制約問題的根本出路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根本發展途徑是“分佈式”結構和能源服務的鏈結。

  “分佈式”能源破題能源可持續發展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布局,而實現生態文明的最大障礙是“能源結構”病。專家&&,當前以“綠色技術”和“雲技術”為標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發生,並對未來能源發展産生巨大影響。解決能源資源制約問題的根本出路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根本發展途徑是“分佈式”結構和能源服務的鏈結。
  “集中力量加快建設分佈式能源體系,整體調整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實現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必將對中國的能源發展和安全産生深遠影響。”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原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説。
  數據顯示,中國近30年來的能源消費總量從1980年的6億噸標煤到2012年的36.28億噸標煤,成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生産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從2007年開始,成為世界第一。2011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85億噸,佔世界的70%。
  中科院煤化所副所長房倚天&&,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不可能在短時間得到改變,煤炭佔中國一次能源的67%;2012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已佔世界總消費量的51.2%,佔了2012年全球增量的3/4,石油、天然氣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石油超50%,天然氣超20%)。但是化石能源的儲量是有限的,根據開採量與探明儲量的比較,按2011年的開採量,中國33年之後就無煤可挖了。
  中科院煤化所研究員李永旺也&&,我國目前總資源不考慮進口情況,只能支持80年,“而這個數字在俄羅斯是800年,美國(包括加拿大)是300年。”
  劉燕華介紹,分佈式能源的基本概念是“藏能於民”,是分佈在用戶端的能源(電、熱、冷)綜合利用系統,以小型化(規模在KW至MW級)和模塊化為標誌,通過就地生産、就地使用、就地控制,實現減少對遠距離電的依賴,降低輸配電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僅有利於減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而且可以提高電力生産、供應和管理使用的均衡性,提高供電的安全性。正是因為其小型化和多樣化的特點,能源間接損失少,動力和燃料來源多樣化,有利於各種成熟技術的組合配置,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劉燕華&&,分佈式能源非常適合於商業區、居民區、公共設施、企業以及鄉村或偏遠地區。分佈式能源與智能電網的協同是增加供應量和有效供給的有效手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藏能與民”尚存發展瓶頸

  目前,我國已基本掌握各種分佈式能源的單項技術,也已開展了試點和示範,如北京已實施了可再生能源並網的制度;上海市鼓勵分佈式能源建設,為1萬千瓦及以下的項目提供700元/千瓦容量的設備投資補貼;國家制定了生物燃料的鼓勵政策等。
  我國主要分佈式能源光伏發電近年發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分佈式光伏發電並網容量99萬千瓦,超過了2013年全年分佈式光伏新增並網容量。
  專家和業內人士&&,雖然我國大力發展分佈式能源的條件逐步成熟。但在技術集成和管理上還有待於加強,還存在一些政策和制度性的障礙。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第25條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一個供電營業機構。這就使控制電網的公司一家獨大,使分佈式能源難以並網。”房倚天也&&,由於電力公司對於可再生能源的一些不足或者是一些缺陷沒有足夠的技術準備,也導致了上網難。
  申紅崗説,目前他們已經按照國家電網去年3月份正式實施的《關於做好分佈式電源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將34位分佈式用戶入網報裝。“用戶分散,增加了電網運行的成本和管理、維護難度。分散的源頭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
  分佈式能源要求建築物需要收集能源,富餘的部分還需要存儲,不足的部分可以從其他地方調,形成一個微電網,局域網,最後形成大電網,跟目前能源供應體系正好相反。中國目前能源供應體系是大發電、遠距離傳輸,往下傳,是自下而上的。在城市大範圍開展,從建築物的投資上來説,需要的力度很大。
  劉燕華&&,還需打破目前能源政策和經濟政策不接軌問題,“比如現在電動汽車上不了路,有一些地方對電動汽車存在地區性的保護,還有一些新型能源體系,由於成本高,規模上不去等等,這説明能源政策和經濟政策是不吻合的,要打破條塊分割。”
  此外,專家&&,只注重生産,不太注重經營,不能夠有效使供應端和需求端緊密聯結在一起,我國能源服務業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

  多方合力 實現轉軌

  劉燕華等專家&&,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分佈式結構已成為高效能源利用的大方向,它將對電力系統的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産生深刻影響。今後中國能源發展方向應該大、中和小型電站相宜發展,集中和分散供電相結合,遠距離和近距離傳輸相配合。
  劉燕華&&,首先在法律層面予以支持,把推動可再生能源和分佈式能源建設納入其中,鼓勵全社會各個力量,開發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動實現能源建設的一場“人民戰爭”。
  除此之外,加大鼓勵可再生能源生産和分佈式能源建設的政策措施。包括激勵政策、財稅政策、體制機制等。在有條件和積極性的行業或地區開展試點,營造投資、規劃、設計、運行、維護和服務等方面良好環境,推進可再生、分佈式能源産業進入“高速路”。
  針對分佈式電源系統具有間歇性、隨機性特點,天津大學教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王成山認為微電網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它能把大量的分佈式電源、用戶負荷及儲能等綜合在一起形成網絡,既是電網一部分,又是獨立的用電單元,能夠快速靈活響應用戶需求,合理分配機組和儲能容量。
  針對中國許多傳統高耗能産業投資大、轉型慢,“關停並轉”會帶來經濟損失和社會問題。專家建議可採取措施,鼓勵企業發展可再生能源,以滿足能源增量需求,以延長傳統産業的利潤周期和實現轉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新奧與施耐德組建合資公司 發力分佈式能源
別讓現有機制卡住天然氣分佈式能源新技術
能源消費總量設限 分佈式能源加碼
首批國家天然氣分佈式能源示範項目公布
發改委:促進天然氣分佈式能源發展
 
頻道精選:
【思想】景區“3年必漲”源於“門票依賴” 2013-06-14
【讀書】人類社會將為數字化時代支付怎樣的代價 2014-09-19
【財智】股市連紅三月 易方達八成股基漲幅超10% 2014-09-19
【深度】民間借貸長期“地下運轉”危及金融生態 2014-09-2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