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版國家“壞賬公司”現雛形
用於信託公司機構重組和短期流動性救助
2014-09-16    作者:記者 鐘源/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保障基金管理辦法擬下月&&

資料圖片
  隨着信託風險的不斷暴露,監管層也加快了應對的步伐。《經濟參考報》記者15日從權威人士處獲悉,近日下發至各大信託公司的《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現已匯總至相關部門。據悉,擬下月正式&&的新辦法將充分考慮基金運作的市場化原則。屆時,信託版國家“壞賬公司”——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信保公司”)也將隨之落地。
  “從徵求意見稿來看,信託業保障基金主要是借鑒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操作手法,未來將充分考慮市場化原則。”北方某信託公司管理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他認為,基金將按照取之於市場,用之於市場的原則籌集、使用和管理。而新成立的信保公司將折射信託版國家“壞賬公司”的“影子”。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的籌備小組已經組建完畢。籌備組組長一職由來自信達資産管理公司的一名高管擔任,銀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劉宏宇、銀監會非銀部多名人士等也均已進入籌備小組工作。
  所謂信託業保障基金,是指為了防止單一信託公司倒閉造成行業風險而設立的制度,即業界一直期待的信託業穩定基金。舉例來説,信託A公司出現流動性問題,首先會通過信託公司內部化解,如若不行,股東會按照“生前遺囑”注資緩解難題,最後在信託公司無能為力時,信託保障基金就會接盤,進而進行重組。對整個行業來説,信託産品的穩定性增強。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拿到的徵求意見稿顯示,信託基金使用應當遵循化險救急、有償使用原則,主要用於信託公司的機構重組和短期流動性救助。其中,信託公司因嚴重違法違規經營,被責令股東退出或行政關閉,在實施恢復與處置計劃後仍將影響信託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以及信託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而破産重組,在實施恢復與處置計劃後,仍將危及信託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將可以申請基金。
  除此之外,信託基金還可以用於經營正常、各項指標符合監管要求信託公司因單只優質資金信託計劃到期,融資方不能按期清算支付資金,信託公司擬短期接盤而缺乏流動性支付的;或單只出險資金信託計劃因存在賣者盡責瑕疵,需要信託公司賠付而流動性賠償能力不足的情況。
  對此,北方某信託公司管理人士直言,這將為未來建造信託界的“華融”做了準備。而即將籌建的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公司從某種意義上説,比起一個普通的運營基金的載體,更像是一個未來專門處理信託業壞資産的信託版國家“壞賬公司”。當然相比目前專門處理商業銀行壞資産的四大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目前正在籌建的信保公司前期在市場主體獨立性方面可能還不能擺脫銀監會,而前者是直屬國務院的金融資産公司。該信託管理人士認為,目前來看,信保公司成立後整個鏈條將形成三層結構,第一層為銀監會及相應的信託業協會等監管指導機構;第二層結構為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公司;第三層結構則為信託基金本身。由公司來募集基金,由協會來發起基金,且管理公司。
  “從法律上講,銀監會可以委託相關的部門託管任何一家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包括信託公司)。這是沒有問題的。”持同樣觀點的某信託資深人士&&。他認為,從上述資金的用處上來看既可用於信託單項産品的處置,也可用於長期出問題信託公司的處置。另外,從基金來源看,徵求意見稿中“基金公司運用基金處置信託業風險過程中形成的資産處置凈收益”這部分明顯體現“壞賬公司”的雛形。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向《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還在徵求意見,未來應該是強制徵收。以中信信託為例,其在銀行間市場披露的財務報表顯示,2014年6月底,中信信託的凈資産為138.39億元,認購信託業保障基金將耗去1.38億元。
  “對於徵求意見稿,整體來説&&讚同。不過,基金來源部分,讓融資方認購資金信託按新發行金額的1%,感覺不能體現取之於市場,用之於市場的精神。因為整個基金都是為信託公司服務,本應由信託公司出資,而讓融資方認購,勢必增加融資成本。”對此,上述信託公司高管直言。他認為,拉高融資方的成本,勢必減少他們信託融資的積極性。
  事實上,對防範信託風險的探索,信託行業一直在努力。2001年起,借鑒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經驗,我國信託業制定了“信託賠償準備金制度”。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截至2013年年底,全行業計提的信託賠償準備金達到了90.6億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信託公司借道新産品曲線破“剛兌”
信託上周募資增近四成 城投發債門檻高企催熱信託融資
信託業資産規模首現月度負增長
7月信託市場發行數量及規模雙回暖
上半年信託公司密集增資擴股150億
 
頻道精選:
【思想】上市公司要戒掉政府補貼癮 2013-06-14
【讀書】日航重生的主要原因 2014-08-15
【財智】各方形成多頭合力 改革紅利推動A股走牛 2014-09-15
【深度】公積金繳存“肥瘦不均” 成壟斷國企“隱性福利” 2014-09-15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