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送禮變“節後奉上” 公款送禮“暗度陳倉”
2014-09-04    作者:記者 周強 白靖利/廣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記者調查發現,隨着中紀委反“四風”的持續開展,明面上的實物禮品開始銷聲匿跡,但暗地裏的提貨卡、預付卡,上門送卡、異地提取等送禮形式不斷翻新,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月餅等中秋禮品的出路愈發呈現電子化、信息化、隱蔽化的趨勢。
  江西一位供貨商告訴記者,他承包了一些農戶的果園,考慮到今年中秋節前後“實物送禮”有風險,所以特地找朋友製作了二維碼印在提貨券上。記者注意到,用微信“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就會進入購物通道,接下來只需填寫二維碼下的一串數字,輸入送貨地址,&&方式,3至5個工作日就可送貨上門。整個過程,送禮者與收禮者之間根本不需要直接接觸,只需要通過快遞就可完成交易。
  據了解,正是看中這家供貨商的“隱蔽化”服務,深圳一家國企在這裡共花費6萬多元購買了禮品,既要送給業務相關部門,還要送給總部領導。該企業一名辦公室員工告訴記者,目前送出去20余份,“部分單位不敢收,但大部分還是收了”。
  “敢收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企業領導和他們部門領導都比較熟,長期建立了信任關係。”這位員工&&,不敢收的單位大多是因為打交道不多,“畢竟是特殊時期,收禮就等於授人以柄。”
  一家頗受歡迎的電商銷售經理&&,最近訂貨的主要是銀行、證券、IT等企業,“銀行證券有國有的,也有股份制的,主要是買來送大客戶或者關係單位,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人。”這名銷售經理説,從送貨地址看,主要是寄往個人家庭住址。
  廣東一地級市官員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節前送禮的行為很少,但企業老闆都會主動打電話説,現在風頭緊不敢節前送,但禮品都已經備好了,打算節後補請吃飯再送。”
  曾在廣東某縣接待辦工作過6年的張天文(化名)坦言,現在送禮不好送了,領導也越來越不敢收禮了。“現在針孔攝像機什麼的那麼發達,誰知道你會幹什麼?”
  張天文現在自己開了一個公司,他説,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能不送的禮就盡量不送了,但是一些必須要維持的關係還是要繼續“打點”。“時間、地點都由他們定,一般都會找個很不起眼的小飯店什麼的,然後自己打個車過去,把該給的東西給了馬上就走,盡量不吃飯。”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陳天祥認為,收禮與送禮的本質就是權力與利益的交換:下級給領導送禮表“孝心”,是因為上級領導掌握幹部升遷的“命運”;企業給政府送禮,是因為政府掌握過多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流程不透明。
  記者調查了解到,從某種程度上看,公款送禮屢禁不絕還反映出當前公務報銷制度漏洞。一家企業辦公室工作人員説:“財務人員只認發票上的領導簽字,而疏於核實發票的開票時間、明細、金額以及報銷的頻次。”
  預算專家、公共預算觀察志願者吳君亮&&,在各項反腐制度推進下,在遏制公款消費方面,政府比國企進步不少。國企財務公開嚴重滯後和財務使用標準不透明,給公款送禮、公款吃喝留下了制度漏洞。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嚴防節日腐敗,可加大對8、9、10這三個月的財務監督與審計,特別是在外出學習、車輛使用上加大監督審查。
  吳君亮説:“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有讓國企財務開支公開化、標準化、規範化、完整化,才能壓縮國企公款送禮的空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煤能源"送禮名單"涉及侵佔2.2億國資黑幕
公款“透明” 送禮者才無機可乘
揭秘違規送禮“隱身變形”花招
禁令之下暗度陳倉——揭秘違規送禮“隱身變形”花招
廈門&&“十個嚴禁”狠剎公款送禮吃喝風
 
頻道精選:
【思想】順應經濟減速,及時深入調整 2013-06-14
【讀書】超越極限 2014-09-03
【財智】6000億打新資金回流 滬指再攀年內新高 2014-09-03
【深度】人口激增 北上廣等大城市承載力逼近極限 2014-09-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