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稀土"借貿易圈"洗白"流向大集團
多部門重拳打擊,湖南7家企業被查處
2014-09-02    作者:記者 楊燁 任會斌/北京 包頭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資料圖片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工信部獨家獲悉,工信部牽頭,包括環保部、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工商管理總局、國土部在內的多部委日前組成專項調查組,對湖南省稀土進行了專項檢查。抽查結果顯示,多家貿易企業正在通過花樣繁多的手段,收售非法盜採和來源不明的稀土礦産品,實際上充當了“黑稀土”非法流通的“白手套”。
  通過貿易企業洗白後的“黑稀土”大量充斥着市場,除了流向一些非法開設的冶煉分離企業外,還包括中鋁、五礦等稀土大集團旗下的冶煉分離企業。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調查組本次抽查湖南省3市(州)的8家稀土貿易企業,保靖和豐礦産品貿易有限公司、花垣縣森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花垣縣和順礦業有限公司、江華稀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企業,存在收購個人非法盜採礦産品和來源不明礦産品行為,直接涉嫌收購的非法礦産品共計4400余噸,金額高達7.3億余元。
  據悉,這些非法礦産品正是通過貿易企業用開具稀土專用增值稅發票進行“洗白”,最後“合法”賣給下游冶煉分離企業。
  專項檢查小組在調查中發現,湖南和金商貿發展有限公司、湖南和豐化工有限公司、雙牌縣富益貿易有限公司等3家貿易企業充當了最為關鍵的“白手套”角色,在收購了上述4家違規企業的産品後,同時開具了稀土專用增值稅發票,隨後便銷售到了中鋁廣西有色稀土公司、五礦建豐、柳州通機貿易有限公司等冶煉分離企業及其他貿易企業。
  一位專項小組成員&&,從湖南的情況來看,非法的稀土礦産品從開採到最終流向冶煉分離企業,往往中間會通過多個公司進行流通,這些公司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實際上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稀土”産業鏈條,而這個在全國都非常具有典型性。
  “實際上目前參與購買‘黑稀土’的稀土企業數量,遠遠比官方知道的更多,因為如果嚴格按照國家指令性計劃生産,稀土從上游到下游的企業普遍面臨‘吃不飽’的問題,這些閒置的産能也就成了消化非法開採的稀土礦的最好渠道。”包頭一位稀土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屢禁不止的背後除了利益驅動外,稀土貿易可以增加地方稅收,地方政府對個別企業的違規行為採取默許甚至縱容態度,也成為其氾濫的重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稀土中,來源不明、非生産指令性計劃外的“黑稀土”已經超過一半以上。稀土正常的市場秩序已經遭到嚴重破壞,除了非法盜採屢禁不止外,和2012年6月前後出現的最近一次價格高峰相比,去年許多稀土産品的價格下跌了近70%,而且低迷至今。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目前,多部門已對湖南7家違法違規的稀土企業進行了查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140萬元。其中,長沙市的2家公司違法收購銷售稀土涉及金額巨大,市工商局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其餘的5家公司分別給予10至50萬元罰款。對相關案件中礦産品來源等未查清楚的問題將進一步核查,涉及犯罪的會移送公安機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包鋼稀土完成“白雲鄂博”商標新圖案國際註冊
稀土案敗訴也是一次市場歷練
稀土行業整合步伐加快
“黑稀土”屢禁不止 白雲鄂博現盜挖稀土“黑口子”
多部委將聯手打擊“黑稀土”
 
頻道精選:
【思想】預算法構築地方債風險“防護網” 2013-06-14
【讀書】走近YC,走近硅谷明日之星 2014-09-01
【財智】滬指八月完美收官 月線四連陽孕育紅九月 2014-09-01
【深度】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異化為“融資騙貸” 2014-09-01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