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利用方式粗放、環境污染嚴重的基本國情下,發展循環經濟是破解中國資源環境約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也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政府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提倡循環經濟、厲行資源節約。然而,循環經濟在中國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發展循環經濟面臨存在市場失靈、産業基礎弱、體系不完善、社會認知度低等諸多不利因素。這些難題該如何破解?如何讓循環經濟成中國可持續發展“綠色引擎”?記者就此專訪清華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 記者:現在所説的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有什麼不一樣? 溫宗國:這三者從本質上講,都是朝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努力,核心也是資源高效利用,環境要友好。但在本質相同的基礎之上還是有不同的。 綠色經濟是來檢驗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低碳經濟或者説低碳發展要解決的是經濟社會發展以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從循環發展的角度來講,它是資源尤其是一些物質消耗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 我覺得這三個手段是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比較好的組合拳。在具體工作中應有所側重,有所整合。 記者:循環經濟的建設包括哪幾個方面? 溫宗國:中國循環經濟的核心是從三個層面來推進的。 第一要從源頭減量,這是非常重要的。盡可能少使用不可再生的資源,包括減少能量的投入。 第二就是在生産過程中提高資源的轉化效率。 第三就是廢物的資源化。實際上就是把廢棄物變成生産品又回到源頭作為原材料。 記者:推進循環經濟需要幾個層面來支撐? 溫宗國:第一,做好頂層設計。目前這方面很多工作包括主管部門比較多,應有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及相關的配套政策。 第二,提高科技含量。循環經濟領域如果沒有科技的支撐,事實上很多理念無法實施。目前我們跟發達國家相比,這個領域的裝備和技術還是比較落後的。 第三,加強宏觀調控。循環經濟發展比較晚,目前缺乏很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 當然財政、稅收、金融、投融資手段等也都需要強化。 記者:推動循環經濟將對中國經濟整體發展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溫宗國:首先,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從源頭減量到生産端,再到最後末端的全過程實現了改造和轉型。其次,提供資源保障,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廢物的資源化創造了很多的再生資源,替代了原生資源。第三推動很多新興産業的發展。這個産業當前屬勞動密集型,每一億産值大概可提供500到800人就業。從長遠來看這是很重要的。最後,循環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們國家節能減排目標,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要目標的實現。十八大報告將初步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納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之一,充分説明國家對循環經濟的高度重視。 (本欄稿件由新華社CNC環境電視節目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