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産管理業監管規則應加快統一
2014-08-21    作者:項崢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近期,以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信託計劃兌付延期為標誌性事件,礦産與房地産信託兌付風險急劇上升;私募基金相繼發生兌付危機事件,而部分銀行理財兌付糾紛訴訟也有所增多,我國資産管理業風險有加快釋放跡象。
  資産管理産品是典型的跨市場交叉性金融工具。在實體企業經營風險加快向金融領域傳導的過程中,資産管理業已經成為跨市場金融風險傳染的載體。特別是在分業監管體制下,資産管理業監管標準不統一,存在監管套利空間。鋻於資産管理業已成為具備系統性影響的金融力量,金融風險傳染可能性也顯著增加,統一資産管理業監管規則已經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資産管理業已頗具系統性影響。在分業監管體制下,我國資産管理業包括商業銀行理財産品、信託公司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資産管理計劃、基金子公司資産管理計劃、保險公司資産管理計劃等。據《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截至2013年末,我國67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計劃規模達10.9萬億元,銀行業理財産品餘額9.5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受託資金規模達5.2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已設立的62家子公司資産管理規模達9414億元。
  資産管理業務已成為跨市場金融風險傳染載體。一是跨市場交叉性運作潛藏金融風險。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典型資産管理産品,均涉及多家不同類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且交易結構設計複雜,交易鏈條過長,使得金融風險的傳染較過去更為隱蔽、更難監控。二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延伸。無論是證券公司定向資産管理計劃、基金子公司資産管理計劃,還是信託公司信託計劃,主要承擔着通道角色,為商業銀行表內融資向表外融資轉移提供借道服務。部分證券公司以銀行為委託方的定向資産管理計劃規模大約佔其全部資産管理計劃規模的90%以上。非銀金融機構主動資産管理能力過低、淪為銀行表外融資通道的特徵在短期內難以根本逆轉。三是跨行業風險無法有效隔離。雖然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資産管理業務鏈條中承擔通道角色,但實際上金融風險並未真正有效隔離,無法回避資産管理産品兌付風險所引發的本機構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四是資産管理産品風險明顯低估。截至2014年6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08%,正面臨實體企業信用風險加快釋放壓力。但金融市場已發生兌付風險的資産管理産品規模偏少,有違通常認識,存在低估風險。五是存在龐氏融資特徵。商業銀行理財産品、信託公司信託計劃資金募集存在明顯的龐氏特徵。基金子公司資本與資産管理規模之間的杠桿率可趨向無窮大。六是監管尺度不統一。目前,銀行業資産管理計劃正日趨受到嚴格監管,而非銀資産管理業務仍受到監管政策鼓勵,使得非銀金融機構為通道的資産管理業務依然風生水起。
  加強資産管理業務監管已進入監管當局視野。近期,銀監會對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進行規範,將有助於商業銀行理財回歸資産管理本質。未來,在中央銀行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加強金融市場“大資管”監管,統一監管標準,防止監管套利,明確資産管理本質屬性,將是資産管理業務規範管理的必由之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當資産管理與移動互聯時代碰撞
資産管理業應回歸資産管理本質
資産管理重振世界經濟
上半年券商資産管理業務盤點:發行量大增創新高國泰君安兩産品業績分化
證監會擬放寬券商資産管理業務限制
 
頻道精選:
【思想】鄉鎮政府高負債率是個危險信號 2013-06-14
【讀書】當資産管理與移動互聯時代碰撞 2014-08-20
【財智】調整後向上趨勢不改 高點將在四季度出現 2014-08-18
【深度】"天價"煙酒充斥國企培訓中心 整頓不過"做樣子" 2014-08-2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