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養豬咋成了賠錢買賣?
2014-08-13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字號

  七八月份一向是豬肉消費的淡季,但今年豬肉價格不降反升,七月中旬以來,很多地方的豬肉價格上漲都超過了5%,達到了年內新高,但是養豬仍然不掙錢,為什麼養豬總是會成為賠錢的買賣呢?補貼政策、技術扶植,如何能夠讓豬農養豬獲得真正的實惠?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豬肉價格上漲,為啥養豬仍然不掙錢?養豬戶如何才能賺到錢?

  劉戈:根據豬糧比來看 這兩年養豬戶大多在賠錢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其實大家養豬掙錢不掙錢有一個衡量的指標,就是豬糧比。也就是説,豬肉的價格和玉米的價格,因為玉米是養豬主要的飼料,所以它們倆的價格比就出來一個豬糧比。現在我們有一個6:1這樣的國家調控的一個參考的數值。也就是説,當豬糧比大於6:1的時候,説明養豬是掙錢的,小於6:1的時候,説明養豬有可能是賠錢的,所以把這個當成一個政策調整的界限。

  我這有一個表,大家可以看一下,在2012和2013年,豬糧比是低於大部分的月份,是低於6這樣的一個警戒線的,那麼2010年也有一部分是低於這個警戒線的,那麼只有在2011年的時候,豬肉價格暴漲,那麼它高出了盈虧平衡線,所以我們看這個圖就能非常清楚的看到,這兩年養豬,的確是賠錢的人多。

  馬宇:我們在養豬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補貼或者是調節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這裡面還有一個是生産數目和售價,歸根到底是體現在這,但是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國家的養豬很大一塊是有養豬補貼。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2007年以後,針對養豬的市場波動比較大,或者説養豬虧本,實際上政府採取了很多的措施。

  最近幾年,我們在養豬的各個環節,包括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都採取一些措施來進行補貼或者是調節。比如説從母豬角度,比如説母豬存欄的時候,有時會給你50塊錢或者100塊錢一頭豬的補貼。還有,對産業化養殖,我們國家原來養豬基本上是散養,這些年我們鼓勵規模化養殖,國家在産業化養殖方面採取了一些專門的政策。比如在2014年,農業部專門有一個中央財政資金12.8億去補貼産業化養殖,對於達到一定規模的,就給提供這樣的一個補貼資金。還有豬圈的建設,在有的省,新建豬舍1平米可以補貼40塊錢,這些東西實際上都是在養豬的生産環節給你提供補貼。

  劉戈:國家&&的政策是好政策 但並沒有熨平豬肉的價格周期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這幾年,包括有的時候是以國務院,有的時候是幾個部委聯合出了好幾個文件,就是説怎樣去熨平這個豬周期,然後讓豬肉的價格能夠相對平穩。在2000年到2007年之間,豬肉的價格,包括豬糧比都是非常平穩的,就是2007年那次藍耳病以後,價格開始劇烈的波動。這樣的一些波動,我們本來試圖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把它熨平,但是這些好的。看似鼓勵的政策,它在執行當中很難説能很好的執行下去。

  從補貼的效果來看,的確豬的數量在補貼落實下去以後,數量就上來了,但是上來多少?這個市場對於政策的判斷最後一定會有一個放大效果。也就是説,當國家鼓勵多養豬的時候,那麼很多人覺得這裡面有各種好的國家政策,而且還有補貼,那麼很多的資本最後都進入到這個領域裏,那麼進入的結果,帶來的一個好處就是規模化的養殖是越來越高,從2000年的30%增長到去年的80%(50頭以上算規模化)。那麼我們願意看到這個結果。但是它沒有起到熨平這個周期的作用,就是説對於政府的補貼政策,市場上最後的反應你是沒有辦法控制的。所以總是當補貼進去以後,數量有大量增長,大量增長以後,那麼豬肉價格迅速下跌,迅速下跌以後很多人就會殺豬,這樣就會退出這個行業。

  馬宇:這幾年豬周期起伏波動較大 讓大部分養豬戶受到了傷害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還是一個是怎麼樣考慮政府的調節政策,或者補貼政策跟市場規律吻合的問題。就是説豬周期實際上這幾年起伏波動比較大,這裡面會讓很多的生産者,甚至是大部分的生産者受到傷害,就是大多數人養豬不賺錢。有一個問題,可能我們在政策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就是説我們的政策設計點應該着力在什麼地方,還有一個是怎麼樣按照市場規律來設計。比如我們這幾年規模化養殖水平是提高了,我也問過山東的有關部門,山東安丘市的有關領導也給我提供了一些信息,説現在他們的規模化養殖水平基本上達到了80%以上,也就是説按照50頭存欄的標準。

  我又問了一個數據,就是説企業化養殖水平和散戶養,因為現在企業化養殖的水平和散戶規模化水平的衡量是不一樣的,那麼他又提供了一個數據,在這裡面公司化養殖水平在35%左右,跟我們説的規模化養殖水平差距比較大,這就意味着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散戶養殖,只不過他養殖的規模比較大一點而已。這裡面就出現一個問題,就是這種養殖的生産方式和有關的補貼政策可能會産生出另外的一種市場供需的關係。

  比如説企業化養殖,比如説建豬舍,租了地,雇了多少人,這個投入是固定的,你很難完全説今年養明年大量減少,比如説今年出欄是1000萬頭,明年我看市場不行,就減到500萬頭,這樣不行,因為你前面的投入很大。但是對散戶來説,他就很容易去調節。比如説這次有農業補貼政策,這次建豬舍你補貼我1平米40塊錢,建沼氣池1立方米補貼我150塊錢,我馬上就可以把這個事情做了,但做完以後一個周期。因為出欄就是半年,一年,我之後發現補貼政策沒有了,那我可能就退出不養了,散戶就能轉的非常快,那可能就會對我們的供需關係産生決定性的影響。

  馬宇:經常用短期的政策杠桿去調節 會打亂豬周期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在談農業補貼的時候,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實際上內在規律是基本一致的。這裡面有一些你要考慮政策效應,但政策效應我們要做的事依據的基礎就是改革方向,要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這裡面有一個基本的價值規律,一個市場規律在起作用,我們的這種作用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發揮作用,所以這裡面一定要考慮我們短期的政策效應和長期的市場規律之間的關係。比如説有關養豬政策補貼,有一些是對建立一個穩固長期的市場供需關係非常有利的。比如説對養豬的這種保險補貼,還有一個良種繁育的補貼。

  再有,包括環境污染的問題,病死豬的處理問題,這樣它有一個長期效應,不是説跟供需沒有關係,這個政策一定會對畜牧業,對養豬是有效應的。所有的養豬戶知道,在遇到這樣的情況下,會有怎樣的補償,會有怎樣的政策支持,這是基本的一些點。另外,還有調節供需關係的一些短期的政策效應,要特別注意這樣的政策。假如我們要經常用短期的政策杠桿去調節的話,就可能會打亂豬周期,但是我們要建立一種長期的,比如説保險,比如説環境保護,比如説良種培育,它對市場是一個穩定預期,所有的生産者、消費者有穩定預期,他就能知道怎麼樣去投入,這個市場就應該整體來説是比較平穩的。

  劉戈:執行政策時要考慮各地差異 否則執行效果會大打折扣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政策制定的時候設計的很好,但在執行的時候要考慮到各個地方的差異。比如説像豬糧比,黑龍江這些年是7:1,7.3:1,四川是5.5:1,那麼這時就要考慮各個地方在執行的時候,你的智慧。因為從國家來講,給你一個大概6:1的參考值,那你在執行當中就要根據當地的情況,計算出來你的豬糧比的平衡點,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你想通過補貼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你落實的時候不考慮本地的情況,在執行當中非常的粗放,那麼最後政策的執行效果一定會被打折扣。

  馬宇:必須建立完善信息系統 從而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和不同地區的生産結構,和我們的産業結構也有一定的關係。比如説對有一些城市,可能有的消費城市,他不是生産城市,他的豬肉不管是不是從外地調入,他在做米袋子工程或者菜籃子的工程時,會這方面採取一些特別的政策。但對於一個生産大省,比如説養豬大省,或者種植業大省,這個時候主要是從生産角度去提供一些政策。實際上國家更多考慮一種總體的國家層面的,但是不同的地區,要根據你是消費城市,還是生産地區,從不同的政策着力點去做。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政府信息系統的建立,因為無論你這個政策是什麼樣的政策,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着力,信息是基礎。你一定要有準確的信息,才能去説應該怎麼樣去做。我們現在可能對養豬的生産或者需求,確實對這個信息的把握上還有一些問題,所以我們有些時候,既不能對政府的決策提供這個依據,也不能對生産者提供這種諮詢,或者提供警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死死揪住壟斷行為的尾巴!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安全生産 不能僅靠自覺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PMI持續向好 釋放什麼訊號?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統一不動産登記與房産稅有多大關係?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反壟斷 微軟“軟”了?
 
頻道精選:
【思想】檔案管理費該不該取消 2013-06-14
【讀書】揭秘創業過程中的大坑 2014-08-13
【財智】反彈尚未終結回調暗藏良機 2014-08-12
【深度】3D打印“虛火上升”恐重演光伏悲劇 2014-08-1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