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PMI持續向好 釋放什麼訊號?
2014-08-04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字號

  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7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51.7%的數字,比上個月提升了0.7個百分點,創下了今年的最大上升幅度。這也是這一反映經濟活躍度的關鍵指數,從今年3月以來,連續第5個月呈現向好的趨勢。那麼,PMI的持續回升是否預示着中國經濟的全面升溫?在PMI數據的背後,中國製造業又正在經歷着怎樣的變化?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7月PMI指數出爐,折射經濟呈現哪些新變化?機器人為中國製造帶來哪些新活力?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將帶來哪些新期待?

  向松祚:經濟肯定已經企穩回升 但現在還不敢説是全面升溫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最近中國經濟的好消息確實很多,我們從數字上來看,比如説我們二季度的出口實現了穩步的增長,那麼我們消費的增長仍然是相當的平穩,並沒有出現原來預期的可能會有所下滑。那麼我們從股市裏面來看,最近的股市大家都比較高興,有幾連增。更多的就是房地産市場,房地産的銷售額和銷售面積雖然還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加速度在減少。也就是説,這個市場的調整沒有出現人們擔心的劇烈調整。今天製造業的PMI指數,進一步説明了我們經濟肯定是企穩回升,當然我們現在不敢説全面的升溫。

  另外從我個人的觀察,我最近到東部沿海,比如説到浙江,然後到西部也去看了一下。我問浙江義烏最大的一個出口企業的老總,我説你現在怎麼樣,他説比較困難,但是我能夠活,我説為什麼能夠活?他説因為我們以前的市場在這兒,就是以前中國的出口企業在海外打下的市場基礎、銷售網絡在。如果我現在産品稍微有一點兒升級換代,改變一下,哪怕我的價格再稍微高一點兒,海外還是能夠接受,所以在這個指數裏面,出口的指數有一個比較強勁的回升。所以總體來講是有很多的好消息,但是我們還不能過於樂觀。

  劉戈:製造業的總體情況還是一種預期 不要把預期當成現實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在PMI指數裏面有一項是新訂單的指數,這項指數佔的權重還是比較大的,我們看這個指數是53.6%。也就是説,高於我們現在PMI的整體的數字51.7%。從這個角度來講,現在製造業總體的情況還是一種預期,我們不要把預期當成現實。也就是説,雖然有很多的好消息,這個好消息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信心,但是它仍然是一個預期,它並沒有説我們整個實現了一個復蘇,説這樣的話還為時尚早。

  我看到《華爾街日報》昨天還是今天的一篇文章裏説了這麼一句話,過去幾個月來,中國政府的政策正在刺激中國經濟反彈的樂觀情緒,我覺得這句話説得還是比較準確的。

  向松祚: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來自於結構調整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根據我們的觀察,特別是從銀行掌握的數據來看,這裡面有一個深刻的變化。現在都在講中國結構的調整轉型,我更願意講企穩回升是來自於結構的調整。

  我講的結構調整是兩個層次,一個是産業內部,從銀行掌握的數據來看,新興的行業,特別是以互聯網、電商為代表的行業,還有高端的裝備製造業,他的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結構調整非常明顯。另外一個就是地區的調整。我們傳統的出口重點地區,比如説江浙、長三角,現在總體來講還是比較低迷的,很多企業還是有很大的困難,特別出口企業。但是你到重慶、成都這些地方去看,這些出口企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以後,他們增長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們更願意看到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是來自於結構調整,這是一個更深層面的好消息。

  向松祚:我們經濟開始企穩回升跟上半年的政策分不開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當然政策是很重要的,我們經濟開始企穩回升跟上半年的政策分不開。新一屆政府宏觀調整政策的思維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現在這個詞跟以前不同,比如定向調控,比如微刺激,這個不是我們政府用的詞,這是市場用的詞。這裡面就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假如説我們不採用任何政策的行動,完全靠市場的內升動力,經濟的增長速度會有多少?這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確實有很多人做過這種模型的測算。就是説如果政府不出任何刺激政策,比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我們不採取任何辦法,完全靠13億人,包括海外市場的衣食住行的需求,中國經濟至少可以增長6.5個百分點。

  為什麼政府的調控方向發生了變化?克強總理一再強調的就説兩個詞,一個是釋放這個市場的活力,最近他在會議上講了東北一個企業的項目要開工,已經蓋了一百多個章,還有十幾個章沒有蓋完,但開工期早就過了。就是説你要釋放市場的活力,要解放生産力,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是激發市場的活力,這是增量,市場的活力本身在這兒,但現在有各種政府的法規把它束縛起來了,所以為什麼要簡政放權,要下放這些審批,這是我們今年宏觀政策一個最基本的方向。

  劉戈:當服務業能補上房地産和建築業的下滑 經濟就真的企穩了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給大家看一張表,這張表就是最近幾個季度GDP的構成,我們看到在這個表裏面,製造業領域的變化表面上看不大,在這裡面其實一些傳統的、舊的製造業實際上在下滑,而一些新興的裝備業、電子工業在上漲,那麼這一部分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同時包括批發零售、包括餐飲也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裡面其實也是此消彼漲,包括一些高端消費、奢侈品消費可能在下降,另外一些大眾性的消費在上漲。但是下降的比較大的是房地産和建築業,這個大家都已經有目共睹,那麼其他一塊叫做其他服務業,這個比例在不斷的上升。其他服務業其實就是指餐飲、零售,圍繞着製造服務業等等這樣一些新興的服務業,那麼它在不斷的增長。那麼當這一塊能夠補上房地産和建築業的下滑的話,我們的經濟就真的企穩了。

  向松祚:給市場松綁以後 市場的自身增長可以推動經濟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今年是一個政策方向的改變,它其實沒有多少刺激。比如從貨幣政策來講,我們弄的定向降準,我們用的所謂的叫定向降息,比如國開行一萬億的抵押貸款。比如説我們調解貸存比的考核,其實這些它並不是直接的刺激,它不是叫直接的刺激,這個政策要發生效果,完全要靠金融機構,要銀行自身有這個動力。

  我們國家新一屆政府的宏觀調控的思維方式可以説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對的。你不要認為説,政府去搞一些什麼刺激,經濟就會起來,它不是。而是你把內升的活力激發起來,你釋放出來,那麼什麼叫釋放?就是松綁,松綁以後,市場的自身的增長可以推動經濟,所以看真正的復蘇回升的動力是不是強勁,這個強勁就取決於市場的活力。

  劉戈:今年鐵路客運第一次超過貨運 這意味着生産服務業在更多的和市場接觸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這些動力有了以後,就看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多企業,就像一些傳統的,包括鋼鐵生産企業,他們以前處在一個東西不愁賣的狀態,所以總體上來講,他們無論是從品種,從營銷,從品牌從各方面來説,相對而言是比較弱的。

  其實我們去和不同的人在一起談論的時候,比如説在中國鐵路總公司,我跟這邊搞貨運的人在一起聊,他們説太差了。那麼上半年貨運的同比下降了2.5%,這很可怕了,而且每個月環比在下降。但是你跟客運部門的人聊天,6月份同比,客運量增長了百分之9點幾,其實是此消彼漲。今年中國鐵路的運量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變化,客運第一次超過了貨運。那麼這意味着更多的服務業。一方面有消費,一方面都是所謂的生産服務業,它在更多的和市場接觸,那麼有更多的人有更積極的市場行為,這樣就帶動了客運的增加。

  向松祚:經濟增長的最大瓶頸是管的太死 最重要的是給市場松綁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給你講一個故事,我去企業去調查的時候,談到中國經濟一些問題。有一個企業家等我講完以後,他非常嚴肅跟我講,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我的意思是,傳統業是很困難,産能過剩是很困難,但是你要相信企業家,你要相信市場,市場蘊含着無限的創造力,或者我們套一句話説人民群眾蘊含着無限的創造力。從這個意義上,你就知道,中國經濟增長或者持續強勁增長最大的瓶頸在哪,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説要給市場松綁。

  克強總理反復講得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管得太細,你把市場管死了。企業家想這個也不能做,他怎麼轉型?鋼鐵、汽車這些傳統行業,還有新興行業怎麼辦?所以我們下一步就是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甚至不要審批,讓企業去做,企業一定能夠想到辦法,這就是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最核心的信心所在。當然有些具體的,你需要採取一些辦法。比如説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這個需要有一些具體的措施去解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大豆變“明補” 菜價怎麼變?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商事制度改革 激發創業活力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手藝變生意 財源滾滾來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讓資金離小微企業近些,再近些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建立信用懲戒 保障食品安全
 
頻道精選:
【思想】經濟責任審計讓權力賬單陽光化 2013-06-14
【讀書】中國經濟必須衝出三重斷裂帶 2014-08-04
【財智】新麗傳媒IPO欲解資金饑渴 2014-08-01
【深度】“許多地方債務問題快捂不住了” 2014-08-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