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圖片 |
越來越多的“大資本”正不斷涌入互聯網金融領域,不少地方國資也開始成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將要落地武漢的漢信互聯網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約3億元,目前第一大股東是武漢國資委下屬一家信用擔保集團,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定位於互聯網理財和P2P網貸,預計下半年開業。
而剛剛獲得戰略投資的花果金融則拿到了藍基金與首都科技集團首輪千萬人民幣的投資。此次獲得投資金額採用的是標準股權投資形式,投資通過藍基金與首都科技集團聯合管理的海科基金完成。藍基金是由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的一隻國家級産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為300億元,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産業投資基金。
今年以來,各地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司對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投資悄然加速。據記者初步統計,北京、江蘇、重慶、武漢、安徽等多地都相繼成立了地方性的互聯網金融&&。
繼國家開發銀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和江蘇省國有大型企業共同投資的開鑫貸成立之後,今年3月,由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産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和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投資的北京眾信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5月,由陜西省金融辦主導,陜西金融控股集團和國家開發銀行陜西分行聯合成立的社會金融服務&&金開貸正式上線;6月,由安徽省供銷社投資(省社佔股95.76%,省社下屬部分企業佔股4.24%)的專職運營管理金融板塊的安徽新力投資有限公司控股和管理、具有國資背景的P2P&&德眾金融正式上線運營;7月,一家名為“京金聯”的P2P網絡信貸服務&&正式上線;7月,重慶首個由國資擔保公司設立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金寶保”正式上線。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上述國資背景的P2P&&多立足於本地化的投融資項目。“現階段銀行資金收緊,企業缺錢,民間資本充裕,網貸是一個很好的盤活民間資本,將其引流到中小企業中去的一個&&,而業務本地化有其靈活性、信息準確性、催收方便性幾大特點。”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指出,目前P2P還是趨於業務本地性,本地有一批優質的中小微企業缺錢,通過&&對接項目的方式,既盤活了民間資本,又擴大了企業再生産。本地化的風控更有優勢,逾期相對較低,而地方國資背景在裏面又起到了很好的信用背書。
業內人士指出,國資背景的P2P&&目前還沒有對民間資本的P2P公司構成衝擊,主要還是利率不同,吸引的投資人群也不一樣,國資背書的安全性要高,但是收益要低。
“目前參與到互聯網金融P2P網貸的投資者並不是很多,雖然民間投資需求很旺盛,但我們初步統計現階段也僅有70萬人參與其中,如果未來有更多的國資推出好的&&,則不僅是加速行業洗牌,更能夠提升&&信用,推動行業進一步健康發展。”朱明春&&。
愛投資副總裁李理也&&,目前國資隊所做的業務,並非草根企業所能觸及的範圍,市場還足夠大,遠沒有到相互交鋒的時刻。
“國有資本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到火熱的互聯網金融領域,P2P的發展正受到來自各方的重視,這有助於這一行業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也將推動P2P的陽光化和互聯網金融的規範化。”一位P2P業內人士説。
網貸之家發布的《2014中國網絡借貸行業上半年報》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有1184家P2P網貸&&,借款人為18.9萬人,投資人44.36萬人,網貸行業成交量為818.37億元,網貸貸款餘額476.61億元,平均綜合利率為20.17%。上半年全國網貸&&數量平穩增加,截至6月底,約達1184家,月複合增長率為6.11%。預計至2014年底,我國P2P&&的數量將達1500家,網貸行業總成交量將突破20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