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高燒不退環保風險高企 煤化工政策閘門再度收緊
監管果斷出手
2014-07-23    作者:記者 王璐/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不顧環境風險盲目的地方投資潮涌下,剛剛出現松動的煤化工政策閘門再度收緊。
  7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於規範煤制天然氣産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嚴格能源轉化效率、水耗、排放等産業准入要求,禁止建設年産20億立方米及以下規模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産100萬噸及以下規模的煤制油項目;並提出,沒有列入國家示範的項目,嚴禁地方擅自違規立項建設。
  據透露,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關於有序推進煤制油示範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於穩步推進煤制天然氣産業化示範的指導意見》兩大産業政策,近期將發布實施。
  自2011年4月《關於規範煤化工産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布以來,國內煤化工産業的准入和審批門檻大幅提高,項目審批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而這一切在2013年開始出現松動,多個煤化工項目相繼獲得“路條”,相關技術也開始逐漸走向商業化。
  煤價的不斷下行和天然氣荒的愈演愈烈則更讓企業和地方的投資熱情釋放出來。包括山西、內蒙在內的各個煤炭大省紛紛將新型煤化工作為戰略支柱産業,投資數萬億元於煤制氣、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領域。而不少煤炭企業、油氣企業甚至電力企業也開始布局,在一些地方,儘管企業還沒有拿到國家發改委的批復,但項目早已開始建設,這一現象在煤炭富集地尤其明顯。
  據統計,我國處於運行、試車、建設和前期工作階段的煤制油項目26個、煤(甲醇)制烯烴項目58個、煤制天然氣項目67個,如果全部投産,預計2020年可能形成4000萬噸/年煤制油産能、4100萬噸/年烯烴産能、280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産能。
  “當前煤價特別低,煤化工産品比石油化工産品有很大的價格優勢,除了尿素,其他煤化工産品都盈利,而且油價越來越高,能源需求也越來越大,煤化工市場還是很大的。”山東兗礦國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事業部主任劉進波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
  而對於地方而言,更具吸引力的是動輒上百億的項目投資。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煤制油等均是每萬噸需投資億元,這意味着到2020年,煤化工投資額累計將超過千萬億,甚至萬萬億。
  但是,煤化工投資熱背後隱藏的環保風險不容忽視。“一些地區發展新建項目的積極性很高,也出現了一些不顧環境、水資源現狀和技術、經濟實力而盲目發展的現象。”《通知》中指出。
  自煤化工産業化起步以來,能源轉化效率、二氧化碳排放、水耗等方面一直備受詬病。根據公開資料,煤化工生産中轉化1噸煤用於煤制油或煤制烯烴,需用水約10-15噸。真正上規模的煤化工企業,每小時的用水量約為2000-3000噸。而且,煤化工行業碳排放量較大,預計2015年達到4.7億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胡遷林曾如此描述現代煤化工在大規模、高速發展時面臨的問題:存在過熱風險;關鍵技術有待突破,産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已有技術可靠性和項目經濟性有待驗證;面臨資源和環境制約,綜合競爭力受影響;人才、技術規範和標準尚不健全;面臨海外低成本産品的競爭壓力。
  事實上,這些問題在大唐、中海油等近期頻頻轉讓煤化工資産等事件上已暴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源局不得不再出《通知》,&&煤制油(氣)處於産業化示範階段,産業政策明確了煤制油(氣)“不能停止發展、不宜過熱發展、禁止違背規律無序建設”的方針和“堅持量水而行、堅持清潔高效轉化、堅持示範先行、堅持科學合理布局、堅持自主創新”的原則,申報的示範項目必須符合産業政策相關規定,能源轉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標必須達到准入值。  
  此外,《通知》要求強化要素資源配置,嚴禁在煤炭凈調入省發展煤制油(氣);嚴禁擠佔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以及利用地下水發展煤制油(氣)。對取水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標地區,暫停審批新建煤制油(氣)示範項目;對不符合産業政策規定的項目,在資源配置、建設用地、環境評價、貸款融資等方面嚴格控制。對違反國家政策和煤制油(氣)産業政策規定,違規上馬新建項目的行為要進行問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大唐多倫煤化工再陷環保門
大唐煤化工項目成違規重災區
重組業績承諾未實現 陽煤化工獲3.7億補償
煤化工虛火 企業規劃多實質動作少
寶泰隆擬定增募資升級煤化工
 
頻道精選:
【思想】公車改革補貼多少夠用 2013-06-14
【讀書】互聯網金融重構金融業 2014-07-15
【財智】低市盈率IPO影響漸顯 主題投資大方向有變 2014-07-22
【深度】“閔行模式”:績效預算管好“政府錢袋” 2014-07-22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