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融惠眾:互聯網金融催生信用賺錢渠道
2014-07-18    作者:記者 王曉潔/北京報道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趙乃育 繪
    40齣頭的常勝是徵信行業的“老兵”了,一直從事債券評級和信用風險管理。2012年,他毅然放棄了一家債券評級機構副總裁的職位,創立徵信公司“安融惠眾”,吸引他的,正是互聯網金融興起帶來的發展機遇。
  “公司90%的客戶是P2P機構,他們需要通過我們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決定是否放款。”北京安融惠眾徵信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勝告訴記者。P2P指個人對個人的借貸行為,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迅猛。它們的生意,正是傳統銀行不屑的小額貸款。如今,中國已有近千家P2P機構。
  像常勝這樣的徵信業掘金者還有不少。在中國,多年來不溫不火的徵信行業,正在被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所推動。

  互聯網金融倒逼徵信

  央行發布的《中國徵信業發展報告(2003-2013)》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各類徵信機構150多家,徵信行業收入約20多億元。20億元是什麼概念?2013年,中國工商銀行營業收入5896.37億元,小米手機營業額316億元。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徵信又是與金融密切相關的行業,目前的規模實在太小,但這也意味着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安融惠眾副總經理夏平感嘆。
  眼下,沉寂多年的徵信行業,正感受着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熱度。在常勝看來,網絡借貸快速發展、小微金融徵信系統不健全以及近年來監管層的不懈推動,是民間徵信機構得以發展的沃土。
  2012年上線的P2P機構“盼貸網”於2013年4月開始使用安融惠眾的徵信服務。盼貸網CEO霍中皓告訴記者,公司十分希望有一個現成的徵信平台,可以供企業查詢借款人的信用狀況,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構,直到在一個會議上認識了安融惠眾,當即敲定合作。
  “徵信一直是我們頭疼的問題,因為P2P機構沒有權限接入央行的徵信系統,沒法查詢借款人的信用記錄,而安融惠眾填補了這個空缺。”霍中皓&&,曾在安融惠眾的徵信系統中發現好幾個有不良記錄的借款人,避開了可能發生的風險。
  霍中皓所説的央行徵信系統全稱為“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截至2012年12月底,已為8.2億自然人和1859.6萬戶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然而,這一系統不包括P2P、網商小貸等新型信貸平台的數據。正是這一缺憾,孕育了巨大的徵信需求。
  與此同時,徵信監管環境的不斷完善也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動力。2013年3月,《徵信業管理條例》實施,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中國徵信行業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軌道。當年12月,《徵信機構管理辦法》施行,詳細規定了設立企業徵信機構和個人徵信機構的准入門檻。拍拍貸、安融惠眾等多家機構都遞交了相關申請。
  如今,除了安融惠眾,北京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深圳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上海資信有限公司都開發了面向P2P機構的徵信平台。此外,人人貸、拍拍貸等P2P機構自身也在積極搭建徵信平台。

  “黑名單”系統鑄就“防火墻”

  “我們做的是小微金融服務。”常勝説,安融惠眾致力於滿足小額信貸行業需求,客戶並不“高大上”,但卻“接地氣”。2013年3月上線的安融惠眾“小額信貸行業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台”(MSP)已有近240家會員,包括點融網、信而富、宜信、親親小貸等知名P2P機構。
  常勝&&,安融惠眾的徵信服務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會員制,二是信貸信息及時上傳和實時共享,三是獨立的“黑名單”數據庫。
  首先,會員制。成為會員之後才可以共享數據,這是徵信行業的通行做法,旨在有效保障信息的採集規範及使用。成為會員的條件有三點:合法的法人機構、從事小額信貸行業以及接受MSP的管理章程。會員只有共享自己平台借款人信貸信息的同時,才可以查看借款人信用報告以及不良借款記錄“黑名單”,否則只有查看“黑名單”的權限。
  其次,信息實時上傳與共享。傳統的徵信機構都規定會員通常指定的一天上傳數據,一週或一個月,甚至數月才更新信息,徵信數據有效性嚴重滯後,大大打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安融惠眾將其IT系統與會員機構直接對接,會員機構的借貸信息可以實時上傳到MSP平台。
  第三,黑名單。安融惠眾專門建立了有過不良借款記錄的“黑名單”供查詢,常勝&&,對“黑名單”的定義是:逾期三個月以上或已被會員機構認定存在欺詐行為。
  記者看到,一份MSP提供的徵信報告包括8大類、26項具體信息,包括貸款申請情況、申請被拒絕的情況、正常還款明細、最近6個月貸款申請記錄明細、異常還款賬戶明細、最近兩年被查詢記錄明細、行業不良記錄等等。
  對P2P機構而言,MSP平台是非常實用的“防火墻”。深圳P2P網站“地標金融”總經理劉俠風&&,他們曾發現一些借款客戶在“黑名單”上,直接拒絕了借款。還有借款人並未違規,但同時向多家機構借錢,對於這些客戶,網貸平台都會直接拒絕。
  截至今年5月底,安融惠眾累計收集的會員間具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數量已達到64.7萬、每日查詢量約5800次。

  藍海機遇

  未來網絡金融交易將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勢必産生源源不斷的徵信需求。不過,其中的問題也不可小覷。成長中的安融惠眾當然不乏煩惱。
  首先,數據規模、查得率有待提高。根據P2P門戶網站“網貸之家”統計,目前中國的P2P機構已經近千家,而目前安融惠眾的會員數量仍然有限,且沒有囊括一些交易量較大的P2P機構。
  “徵信行業有一大特徵:規模産生效益,數據覆蓋越廣,可用性就越高。”常勝&&,理想的情況是至少達到行業50%以上的業務量覆蓋率。
  其次,數據源缺乏,風險評價維度少。目前,安融惠眾主要向客戶提供借款人會員機構間的信貸交易情況,也是受限於數據源的單一。
  理想狀況下,個人的屬性信息、收入信息、信貸交易信息、違約信息、徵信報告被查詢情況都是徵信服務的內容,包括工作單位、稅收、收入水平、信用卡還款、司法判決、水電費繳納、違章駕駛、購房、社保信息等等。而現在,有些信息需要購買才可以合法獲得,如學歷、學籍查詢;而有些信息則壓根沒有開放,如水電費繳納、違章駕駛信息等。
  第三,服務內容單一。數據源的局限直接導致目前國內徵信公司服務內容單一。常勝&&,徵信公司的目標是提供有價值的風險管理工具和相關信息,目前,MSP平台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基於會員信息共享的個人徵信報告,未來,安融惠眾以及許多同類徵信公司必將致力於開發一套反映信息主體風險水平的評價模型,具備身份核實、還款能力、還款意願等多種功能,但模型的有效性取決於數據源的開放和多元。
  至於商業模式,在世界各地,徵信機構都主要靠收取查詢費賺錢。但常勝&&,出於推廣服務的考慮,安融惠眾並不急於收費。未來,隨着會員機構增加、數據源多樣化,徵信機構將發揮更大的價值,那時收費將會成為徵信機構的必然選擇。
  如今,中國的徵信環境發展尚不健全,徵信服務內容不完善,很少有企業單純依靠個人徵信業務實現盈利。專家、學者&&,健康、繁榮的徵信行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此,政府應&&相關配套政策予以支持,鼓勵徵信行業市場化。同時,在進一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將網貸信貸信息納入央行徵信系統。
  可以看出,徵信是個好生意,不過,競爭形勢也十分嚴峻。常勝&&,許多非徵信機構也在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開始做與傳統徵信服務功能相近的事。如阿里巴巴依託平台數據評價商戶信用並為其放貸,部分IT公司也在開發個人借貸風控模式,這都對傳統徵信行業的産品內容提出了挑戰。
  “徵信行業如果不與時俱進,將很難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勝出。”常勝&&。
  這麼多企業瞄準了徵信市場,難怪常勝呼喊“壓力山大”。然而,參與企業多,恰恰説明了徵信生態的健康,這也正是安融惠眾等公司得以發展的必要條件。
  “希望未來徵信市場呈現多元化、差異化的格局,我們也希望和其他徵信機構以及相關數據源單位合作,實現徵信數據共享互贏,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常勝説。

  [延伸閱讀]

  民間徵信:美好的藍圖 遙遠的征程

  在商業領域,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容易的事不賺錢,賺錢的事不容易。用這句話形容徵信行業,再合適不過。徵信正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數據源缺乏、客戶分散,而啃下來,則前景可期。
  其實,中國早在1932年便誕生了第一家徵信公司——中華徵信所。但行業的真正起步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遺憾的是,此後徵信業一直髮展緩慢。而如今,電商供應鏈金融、P2P、第三方支付的興起,都在“倒逼”徵信行業進步。作為難啃的硬骨頭,徵信行業也被多方覬覦。目前,互聯網金融帶動下的徵信活躍主體主要有三類,靠的都是數據的分享與挖掘。
  第一類:電商企業,利用其平台沉澱的大量商戶數據,考量借貸風險。除了先行者阿里巴巴,其他電商也紛紛出手。京東商城自2012年起與銀行合作,啟動供應鏈金融業務,向合作夥伴提供基於交易數據的貸款。同年,蘇寧電器宣布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
  第二類:P2P企業,自行建設徵信數據庫,評估借貸風險。拍拍貸、人人貸、積木盒子等企業都有自己的徵信體系,個別企業進行純線上的數據蒐集、分析,如拍拍貸;而大部分企業則是借助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考量,如人人貸、信而富等企業。 
  在拍拍貸CEO張俊看來,中國人不是沒有信用,而是沒有利用好信用數據。“網上沉澱的大量信息碎片,都可以利用。”張俊舉例:在社交網絡上粉絲數量50以上的違約率可能只有50以下違約率的1/3;每天轉發3條以上微博和3條以下微博的用戶信用程度也不同;凌晨兩點之後上網客戶的違約率是兩點之前上網者的兩倍多。
  第三類:專業徵信機構,受互聯網金融大潮推動,開展相關業務。如安融惠眾、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上海資信有限公司等。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旗下上海資信有限公司於2013年推出“網絡金融徵信系統(NFCS)”,旨在納入眾多的網貸企業徵信數據,從而達到網絡借貸企業徵信共享。
  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信用評級機構,近年來開始着力發展徵信業,其業務涵蓋電商資質認證、入駐商戶實地認證以及線上信用評價模型設計。目前,中誠信的一大客戶就是阿里巴巴。
  雖然前景可期,但徵信行業現階段卻舉步維艱,可以説,萬里長征才邁出第一步。比如,政府信息孤島林立,收集數據困難,作為掌握數據的“大戶”,政府往往不願意公開信息,或是各部門信息散落,沒有聯網;此外,各家公司“自立門戶”,游離於央行的徵信系統信息之外,缺乏整合。
  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徵信系統的大廈自然非一日建成。常勝&&,國外的做法為國內同行樹立了良好的參照,由此觀之,徵信機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國際上的徵信機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化機構,以完善的法律配套為基礎。其次是歐盟為主的央行為主導模式,進行強制的信息採集。第三類就是以日本和南非為代表的會員制同業徵信模式,以民間的信息共享平台為主。
  “中國其實是將這三種模式相結合的,這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常勝説,在中國,央行為主導建立徵信系統,同時民間建立會員制的徵信平台,推行市場化的徵信模式。當然,民間的徵信機構也希望能被納入央行的徵信系統,但這也不妨礙未來多元化的民間市場化徵信創新實踐。
  那麼,未來徵信的市場有多大呢?以美國為例,經過多年的市場競爭,形成了三大機構即全聯(TransUnion)、艾貴發(Equifax)和益百利(Experian)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家公司收集美國1.8億人的信用資料,每年出售6億多份個人信用報告,市場容量可見一斑。三家大巨頭均使用個人消費信用評估公司“費埃哲”(FICO)開發的評分模型,消費者的信用卡信息、購車、犯罪信息等都與之關聯。如今,隨着大數據的興起,立足於網絡數據挖掘的美國徵信機構Zest Finance等也在強勢崛起。
  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雙波&&,目前,很多中國企業和個人還缺乏徵信的意識,可以説這個市場仍在培育階段,這也是市場的契機所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互聯網金融重構金融業
互聯網金融逼銀行打通“最後一公里”
58同城涉足互聯網金融 將向用戶提供小貸服務
58同城涉足互聯網金融服務 將向用戶提供小貸服務
[e商中國]易寶支付高級副總裁余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
 
頻道精選:
【思想】金磚銀行促全球金融體系改革 2013-06-14
【讀書】互聯網金融重構金融業 2014-07-15
【財智】迷你基金迎井噴期 轉型合併或成行業趨勢 2014-07-17
【深度】人民幣國際化駛入“快車道” 2014-07-18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