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森生物近日發布201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5800萬元-6300萬元。據悉,這是繼2014年一季報後,沃森生物第二個定期財務報表出現不同幅度的虧損。沃森生物將虧損原因歸結為增大研發投入、並購、行業增速放緩。而《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2010年沃森生物上市募投研發項目按進度需今年年底完成,但四年過去了,至今資金只投入了不到50%。 沃森生物的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47%,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89.3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9.43%。2014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136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98.65%。 對於虧損的理由,沃森生物公告中提到的理由總是“受研發投入增加、並購形成的無形資産攤銷增加、新並購企業尚未形成盈利、財務費用增加”。但《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沃森生物在這一年半中,研發投入增加的情況並不如公告中所言。 沃森生物2013年年報顯示,2013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11.85%,而2012年研發投入佔比為12.35%;2013年對疫苗研發中心擴建投入1981萬元,總進度達到42.79%。儘管2014年一季報沒有顯示研發投入比例,但該疫苗研發中心只投入了457.6萬元,總進度才達到46.94%。沃森生物2010年11月12日在創業板上市,該研發中心是募投項目之一,投資總額為1.1億元,按進度安排須在今年12月31日完成。 《經濟參考報》記者7月14日致函沃森生物董秘徐可仁,但截至記者發稿前未得到他的回復。而7月初,徐可仁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曾&&:“由於我們的並購步伐加快,增加了無形資産攤銷,增大了財務費用,同時一些並購的標的還沒有業績,導致公司業績下滑較大。”但他也將部分原因歸結於今年整個行業的增速降低,認為整個疫苗行業增速趨緩,這與行業監管和標準提升、缺乏新品種、疾控系統的戰略調整和體制改革等有一定關係。 同屬疫苗行業的上市公司上海萊士、華蘭生物,卻與沃森生物表現完全不同。2014年1-6月,上海萊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增長90%至140%。華蘭生物201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1.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93%;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50.42%、58.56%。 工信部4月公布的《2013年醫藥工業經濟運行分析》中指出,2013年生物藥品製造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5%。一位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去年砍掉一大批生物製品企業後,出現了很多增量,目前存在的生物疫苗企業效益非常好。而沃森生物的營收、盈利情況卻大大低於行業水平。 不過,2013年沃森生物的並購一直不斷,從疫苗到單抗、再到銷售渠道,並購企業不盈利的確增加了成本。2013年2月,沃森生物以2.65億元收購並增資上海澤潤,獲得上海澤潤50.69%股權,進入宮頸癌疫苗研發領域;2013年6月,沃森生物以3.36億元增持河北大安35%股權,控股比例增至90%;2013年7月,沃森生物以7.6億元收購寧波普諾、山東實傑、聖泰三家公司100%股權,進入生物製品代理銷售領域;2013年12月,沃森生物以2.9億元收購嘉和生物63.576%股權,布局單抗産業。 2013年年報顯示,河北大安虧損3967萬元,上海澤潤虧損750萬元。2014年一季報顯示,沃森生物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2016.57萬元,增幅為47.50%,主要是由於增加收購上海澤潤、山東實傑、寧波普諾、聖泰評估增值確認的無形資産形成的攤銷以及新收購公司導致管理費用的增加。而河北大安今年4月份才進行GMP認證的現場檢查,尚未投入生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