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萬科、恒大、富力等房地産企業先後公布了半年報,與上半年銷售不暢、市場低迷的直觀感受有所不同的是:萬科、恒大、保利、綠地、富力、融創、碧桂園、雅居樂等大型房企上半年業績呈現了同比上漲的態勢。那麼,從房企的半年報如何分析當下的房地産市場走向?房地産市場調整,房價下行,為何眾多的房企依然在盈利?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劉戈共同評論。
半年報公布,房企現狀如何?下半年房價是何走勢?
馬光遠:大部分房企難以完成全年任務 樓市的調整態勢仍在繼續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談房地産市場的分化問題,事實上最準確的分化就是企業的分化。可以講極個別的企業表現不錯,因為正常情況下,房地産的銷售,一般上半年跟下半年表現是不一樣的。因為上半年的概念非常多,過完春節以後,大家置業的概念非常多,置業的理由也非常多,但是進入下半年以後,我們一般都會談金九銀十,那麼除了金九銀十以外,剩下的銷售量都不是很好。所以一般情況下,房企一般不會把自己的業績的完成率放到上半年,也就是説上半年如果完成60%、70%的話,那麼下半年的壓力就不會太大。如果從這個標誌去看,上半年達到60%以上的只有一家企業,就是恒大,那麼剩下的企業,萬科是完成了50%,當然他的半年也超過了1000億。
從這個來講,如果以60%作為一個標杆,那可以講99%的企業都沒有達到這個目標,而且一季度到二季度,包括未來的三季度、四季度。如果整體業績逐步下滑,那麼意味着下半年他們完成任務的壓力非常大。如果按照這麼一個規律推算,那如果下半年的表現繼續往下走,那就意味着可能到年底以後,可能有極個別的企業才能完成任務。所以這個業績恰好説明,整個房地産市場調整的態勢仍然在繼續。
劉戈:目前就整個市場來説 大小房企之間是冰火兩重天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來看一下這些上市公司裏,凡是業績比較好,而且增長比去年更多的,大多是這些品牌知名度比較高的,而且規模比較大的公司。比如説恒大,那麼他在半年的時候完成了全年63%的任務;比如説萬科,他無論是銷商面積,還是銷售額都增長了有百分之十幾、百分之二十的這樣一個額度,所以看起來很好。
你再看那一些中小企業,其實就是冰火兩重天了。像有一些企業在房地産企業裏算是中小企業,但就總的體量來説,都是幾十億檔的。那麼這樣的一些企業,有的企業只完成了全年銷售的20%、30%,這樣的企業也不少。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即使是這樣一些大的公司裏,他二季度的業績也不如一季度的好,也就是説他更多的業績是在一季度産生的,而整體上房價下行的勢態是從二季度開始的。從這個來分析,總體來説,大企業總體受的影響不大。而由於市場的影響,市場預期發生的變化,中小企業的變化已經非常明顯。
馬光遠:目前市場預期在逆轉 降價的壓力很大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價格的分化也是房地産市場分化之一,我們現在看到很多房地産企業在全國範圍內,那麼他的項目,他採取的價格策略是不一樣的。比如説對一線城市,一些未來他仍然認為需求比較旺盛的城市,那麼他可能採取一些不是很明確的降價策略,比如説通過補貼等等,但市場明確顯示供應已經過剩的,降價的力度就非常大。比如説我們現在到一些三線城市去,你會看到六折、七折的項目都已經出現了,而且是很明確的降價。因為不降價的話,根本賣不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個是市場預期在逆轉,那麼逆轉下,降價的壓力很大。第二個就是個現金流的問題,現金流可能對於今年所有的房地産企業來講,無論是完成任務的,還是完不成任務的,都是最大的壓力。
劉戈:大部分資金壓力較大的房企會考慮以價換量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今年上半年,無論是萬科在北京的一些項目,還是在廣州的一些項目,都主動的降價,出現了降價以後日光盤的情況。恒大一直以來也是用這種快出快進的策略,這一直是他的銷售戰略。所以這兩家在所有的房地産企業裏面,業績比較突出,我覺得可能正好就是他們順勢而為的這樣一種態勢。
那麼其他的企業是不是有此效仿?既然這兩家企業已經在隨着市場的預期的變化,對價格、對銷售策略進行改變,那麼其他的企業是不是也會跟風,會不會也會效仿?我看了一下統計數字,47%的房企,他們在上半年的資金、現金的進流量是在降低的,所以這樣的話,對於很多那些資金壓力比較大的企業來説,他可能也會考慮,就是以價換量的這樣一種方式。
張大偉:下行趨勢已經明確 大部分房企難以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
(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0個企業公布了上半年的銷售簡報,有16家企業是同比上漲的,有14家企業出現了同比下調。分化比較嚴重。像包括萬科和恒大這種企業,他的同比和環比都出現了上漲,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銷售的項目都是處於,受到調控影響比較小的區域。從降價來説,他們的價格基本上都是相對比較平穩的。特別是以恒大為例,目前從全國的銷售來看,包括在六月份他幾個項目的銷售情況都不錯,價格跟市場價格相比,有一定競爭力有關係。
有14個企業出現了同比下調,但這種同比下調主要原因是,全國市場來看,今年的降價的下行趨勢已經較明確,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調整,所以大部分企業是不太樂觀的。從完成任務的情況來看,只有少數幾個企業出現了完成超過50%,其他的大部分企業完成率都在30%左右。其實按照正常情況來看,這種完成率基本上可以判斷今年的目標達成率都很難能夠完成100%的任務了。
馬光遠:下半年對於房地産企業來講 最大的壓力就是資金壓力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認為下半年對整個房地産企業來講,最大的壓力就是資金壓力,包括大的企業。我們現在看到比如説前五個月,整個融資的增長下滑得非常厲害,去年全年融資增長是26%,那麼到五月份的時候,融資增長沒有超過4%。那麼我們考慮到去年拿了那麼多的地,擴張的非常厲害。比如説去年對2014年的展望,有些企業甚至把他們的增長目標擴展到100%以上。
再有,下半年,我認為整體的流動性不會寬鬆,所以綠城為什麼轉讓業績呢?當然我們看到有些企業業績增長非常好,有些上半年增長了350%,但是我們來回去研究,為什麼增長了350%?原來是股權轉讓,而不是説你賣房子賺得錢。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大企業、小企業,今年考驗房地産的最大的問題,肯定是流動性問題,而且信託馬上就要兌付了,這樣對於主要依賴信託融資的這些企業來講,壓力將會非常大。
劉戈:上市房企的融資渠道相對寬 應更關注未上市房企的資金狀況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今年上半年業績的公報,和2008年上半年有相似的地方,那時基本也是這樣的一種狀況,就是一些大企業還行,一些中小企業相對而言是下降,或者完成任務的情況不太理想。但它有一個不同,就是從現在來講,這些房地産的上市公司比2008年要多得多,所以整體上的資金狀況,可能大部分的上市房企,短時間內可能沒有大的壓力。
從現在來看,基本上他們的資本、資金的構成,總體結構上來説沒有大的問題。但那些沒有上市的,很多在二三四線城市裏,這些房地産公司的資金壓力,如果整個信貸政策沒有一個大的變化,那麼他的壓力要比這些上市公司大得多。所以我們不能光看這些上市公司,因為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要寬得多,那些沒有上市的公司可能更需要關注,他們的資金狀況是什麼樣的。
如果房子的價格還橫在現在這樣的一個高位上,那麼很多人可能是覺得,我來看一看,我原來不夠條件不能買,那麼現在有條件了,能買,但是我也得看一看,但是什麼時候出手,一定要房地産開發商有了實實在在的動作,有了誠意我再説,你把房價降下來以後,這樣的話才夠引領一些消費者,就是所謂的剛需真正進入市場。
馬光遠:開發商應以價換量求得生存 等待春天的到來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現在整個的開發商對整個市場的判斷還是過於樂觀,還是有幻想。巴西跟德國比賽的時候,進了一個球以後,他們還覺得可以跟德國打對攻,進了第二顆球以後,仍然在打對攻,進了第三個球以後,心理防線逐漸在崩潰,但他們沒有想到最後是七比一。我覺得目前整個開發商的心理仍然停留在二比零的階段,現在全國在降價,但是還沒到七比零的情況下,我還有幻想把它掰回來,我們有主場優勢,有別的優勢,整個經濟還沒覆蓋上,我覺得這個心態一定要改變。目前房地産的主要問題,第一個是價格問題,價格太高了。第二個問題就是有些地方房子太多了,基本面跟過去完全不同。
那麼,開發商最好的選擇是什麼?就是應該聰明的看到這個市場的變化,通過價格的變化來換量,求得生存。我認為你可能會幻想以後有白銀時代,春天可能不會太遠。但是如果你死在冬天,春天跟你沒有任何關係,所以能不能走出春天的關鍵,能不能等到春天的關鍵是什麼?就是你會不會通過價格來換量,讓自己活下來。而且這對於中國房地産行業塑造一些好的品牌,讓一些真正做品質的,真正給大家好房子的、好的管理的、好的概念的開發商留下,把那些對整個市場不利的,僅僅靠做一個開發商就能夠賺錢的,把這些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