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秦虹:中國房貸首付全球最高
2014-07-14    作者:記者 於祥明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既不同於美國,也不同於日本,中國房地産所處階段是調整期,但不會崩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11日公開發聲。

  作為中國房地産研究領域的專家,秦虹給出了對於中國樓市的結論,但值得注意的是,她還進一步闡述了支持這一結論的一系列論據和三組數據。

  “中國與美國不同,中國不太可能出現美國這種大面積的泡沫破裂。”秦虹11日在首屆樓宇經濟論壇上如是説。

  三組數據

  她給出了第一組數據:中國的房貸政策是非常嚴格的,中國有全世界最高的住房首付,首套房的首付一般是30%,二套房的首付一般是60%,像北京等一些城市二套房首付達到70%。而且中國家庭住房的平均貸款年限低於10年。“這是因為中國人不願意欠債。”

  “2008年我正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住了半年多時間,我租住在美國一位老太太的家裏,眼睜睜看到,她的兩個鄰居因為償還不了銀行貸款,房子被銀行收回出售。”秦虹説,長期以來,美國住房自住率為60%左右,其中2006年時為63-65%。而在低利率的刺激之下,很多人都買了房子,到了2008年時美國的住房自住率達到了69%。

  “那時候美國有句話叫做‘買房基本不貴’,因為房子的價格漲幅遠超買房子時的價格,第二句話是‘貸款基本沒費’,因為當時美國的貸款利率非常低,且低首付(一般在5%-10%)甚至於零首付。”秦虹説,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2000至2006年美國房價一路上漲,而隨之而來的2007年,以糧食和石油為代表的物價上漲,美國出現了通貨膨脹,之後美國兩年內連續升息,利率從1%一直升到5.5%,由此,房貸的利息成倍提高,導致美國很多家庭無力負擔而斷供。

  在首付比例的差別外,秦虹又給出了第二組數據——“2012年不同國家家庭住房貸款餘額與GDP之比”的數據。記者注意到,其中美國超過50%,英國接近50%,法國超過40%,日本超過20%接近30%,而中國低於20%。

  “由此判斷,目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市場調整,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斷供現象,也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拋售。”

  那麼,中國會不會出現日本房地産的情況呢?秦虹同樣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支撐這個答案的,是第三組數據。

  “日本的房地産市場經過兩次大跌,一次是1975年,一次是1989年。數據顯示,1968年的時候,日本的家庭戶數與住房套數之比是1:1,而房地産大跌的1989年,此比值為比1:1.3,也説是有住房套數多於家庭戶數30%。”秦虹進一步指出,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初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76%,到房地産泡沫破裂的90年代初時,日本的城鎮化率已經接近停滯了近20年。

  “我認為中國不同於日本,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是53%,按照全世界一般水平,中國的城鎮化率還要提高十幾個百分點,即使到70%的水平,還有很大增長空間。”秦虹指出,這意味着中國每年新增城鎮常住人口近2000萬人。

  三點風險

  那麼,到底目前中國住房究竟缺不缺房呢?秦虹&&,“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把成套和非成套住宅都算進去,中國城鎮住房套數和家庭戶數之比接近於1:1。也就是説,如果算總賬,目前中國住房基本上平衡,但是結構不平衡,新增城鎮人口還需要住房。”

  “當然,中國房地産市場也存在風險。”秦虹認為,雖然目前中國房地産發展階段異與美日,不會出現崩盤,但有三點風險。其一,中小房企的資金鏈壓力大,即由於中國銀行對房地産企業實施的名單化管理,導致中小房企資金成本更高,被迫退出市場的情況時有發生,但這屬於正常現象,不足為奇;其二房地産市場調整會首先波及土地市場,這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的償還直接造成影響;其三,商業地産受産業投資人主業經營狀況影響大。

  但是,秦虹認為,上述三個方面不足以影響全局,中國房地産市場的供給速度快於銷售速度,造成的現階段性供給偏松,所以必然調整,但這種供給結構會發生變化,如果開發商開發量下降,結構就可能發發生逆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監管層喊話後房貸欲松還緊
支付寶流水“卡住”房貸 貸款只認銀行證明
一線城市房貸利率松動 個別銀行再現8.5折利率
一線城市房貸利率重現八五折優惠
英銀着手限制住房貸款
 
頻道精選:
【思想】央行建立利率調控框架任重道遠 2013-06-14
【讀書】蓋特納:危機之後的感悟與反思 2014-07-11
【財智】長線資金持續加倉 A股逐漸迎來趨勢拐點 2014-07-14
【深度】白酒電商成為行業變革“催化劑” 2014-07-1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