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達藥業學術推廣營銷模式遇政策風險
合作夥伴中華醫學會違規被審計署曝光
2014-07-02   作者:記者 曾亮亮/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醫藥行業明星企業貝達藥業終於趕在證監會7月1日大限前,於6月27日公布了招股説明書,就此揭開了其財務的神秘面紗,其中95%以上的收入及利潤來源於一種藥品凱美納。
  2011年至2013年,貝達藥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6283萬元、3.1億元、4.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6.58%。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21.98%。招股書稱,2011年,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國家1.1類新藥埃克替尼(商品名叫凱美納)獲國家食藥監管局頒發的新藥證書和生産批文並開始上市銷售,為公司的收入及利潤帶來了快速增長。但《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貝達藥業手中這一王牌産品面臨多重風險。
  在銷售模式上,凱美納十分依賴學術營銷方式。貝達藥業2013年營收4.8億元,其中銷售費用佔據1.7億元。招股説明書中稱,公司銷售模式採取專業化的學術推廣,通過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市場銷售人員組織學術推廣會議或學術研討會,向目標市場和專家、醫生等介紹産品,“本公司和相關學會機構有着廣泛的合作,每年都參與各種全國學術年會,在相關學術年會上設立展&,並做産品品牌發布會或專題研討會”、“本公司與中華醫學會、中國抗癌協會等多個相關學會機構合作,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全國授課,就相關産品涉及的醫學領域進行學術報告”。
  但是,這一推廣模式目前面臨很大的政策風險。審計署6月24日曝光,貝達藥業的合作對象之一中華醫學會,“依託行政資源”在2012年至2013年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中,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註冊信息等作為回報,以20萬元至100萬元價格公開標注不同等級的贊助商資格,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未經批准違規收取資格考試復訓費1965.04萬元,將618個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收入1.14億元存放賬外。中華醫學會辦公室工作人員指出,目前,學會所有招商活動已暫停。同時,中華醫學會官網首頁及學術活動版塊,已搜不到相關學術會議的企業參會通知。
  “學術推廣是目前醫藥企業很流行的一種銷售模式,但現在查醫藥商業賄賂,連中華醫學會都牽涉進去了。未來藥企如何操作學術推廣,大家都不清楚。”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此外,《經濟參考報》記者還了解到,國內與貝達藥業凱美納同類治療領域的藥品一共有3個,其餘2個是外資藥企的專利藥品。這兩類藥品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中國的專利將於2016年年初到期。目前,國內至少有4家公司在申請上述兩類藥品的仿製,包括科倫藥業、華邦藥業等公司。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仿製藥一旦獲批後,肯定將從價格、市場等方面打破專利藥壟斷市場的局面,“凱美納的美好光景也就這一兩年的時間了”。
  關於上述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貝達藥業,其證券部相關人員7月1日回復記者稱:“招股説明書已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披露。”但記者查閱其招股書,僅看到貝達藥業稱公司在銷售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存在不正當競爭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浙江震元:珍誠醫藥“不夠真誠”合作失敗 2014-06-26
恒瑞醫藥耗鉅資獲歐美認證 海外銷售難推廣 2014-06-25
逾六成上市公司預喜 傳媒醫藥搶眼 2014-06-24
貝達藥業衝刺IPO 禮來董事長稱尚未確定是否減持 2014-03-28
中華醫學會會議贊助明碼標價 收受藥企8.2億 2014-06-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