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務轉型和監管新政即將&&的當口,信託公司正迎來一波增資擴股潮。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信託公司增資擴股已達15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規模。
伴隨着信託管理資産規模的膨脹,不少信託公司近期都展開了增資擴股計劃。Wind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以來,信託公司公布的增資規模已達151.61億元,其中國投信託增資22.3億元、安信信託增資33億元、興業信託增資24.24億元、山東信託7.2億元、中融信託44億元以及泛海集團20億元入股重新展業的民生信託。此外,長安信託也獲得新投資者青睞,註冊資本由12.59億元增加至13.46億元。
而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初至2013年底,全行業68家信託公司的股本總額增加了136.55億元,平均股本從2012年的14.41億元增加至16.42億元。
對此,用益信託分析師帥國讓7月1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2013年全年130多億元的增資規模較2011年和2012年已有很大提高,而今年上半年更是突破了這個規模。這是因為信託公司開展每項業務幾乎都要佔用凈資本,前兩年主要因為資管規模膨脹,而今年還有信託業務轉型和分級監管新政即將&&等疊加效應。
2010年8月,銀監會&&《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要求信託公司凈資本不得低於2億元,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不得低於凈資産的40%。後來銀監會又規定,註冊資本金在12億元以下的信託公司,不能參與基金和基建類的項目。
除銀監會的硬性監管要求外,萬億規模保險資金的“誘惑”也是信託公司增資擴股的動力。2012年10月,保監會&&了《關於保險(放心保)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産品的通知》,明確提出保險資金可以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擔任受託人的信託公司需要註冊資本金12億元以上且上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産不低於30億元。
目前準備增資擴股的西南某信託公司高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直言:“除上述原因外,還有對監管層即將&&凈資本管理新規和分級監管的考慮。未來新風險資本計提一定會增加,政策一旦出來了,勢必影響我們的業務轉型。此外,今年信託公司評級也在等待新標準的落地。作為信託公司,我們只有手中有糧,未來才有評級的主動權。”
對於信託公司一窩蜂的增資擴股現象,帥國讓&&,在新版分級監管辦法&&前夜,信託公司都希望借此一舉增加自身評級的籌碼,從而獲得更大的規模容量以及更廣的展業範圍。不過,他提醒,這需要信託公司根據自身情況來平衡好短期業務發展和長期發展需要這個度,切不可盲目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