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産力的持續解放與發展
寫在中國共産黨93周年誕辰
2014-07-01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是什麼點燃了憧憬的火焰?
  是什麼驅動着跋涉的步伐?
  是對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矢志不渝,是對創造富強、民主、文明、法治、包容、和諧的現代化國家的跨世紀追夢。
  漫漫93年征程,中國共産黨人用理想、激情、汗水和生命澆灌着夢想的鮮花,從不放棄,從未止步,儘管歷經種種曲折與干擾。
  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認為,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下生産社會化和生産資料私人佔有的矛盾,嚴重制約了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必須用革命的手段重塑生産關係。
  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便致力於將馬克思主義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領導了推翻殖民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在打碎舊生産關係桎梏的同時,編織起社會主義新型生産關係,為生産力的進步與發展開闢了空間。
  發韌於35年前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又一場以解放生産力為使命的革命。與以往革命不同的是,這次革命的對像是我們自己,是我們曾經引以為自豪的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此之前的30年間,計劃經濟在動員和集中資源建設新中國獨立自主工業體系方面功不可沒,然而,其與生俱來的僵化,嚴重束縛了生産要素的流動和生産力的發展,導致經濟低效、失衡、浪費以至難以為繼,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日益拉大。
  鄧小平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革命是解放生産力,改革也是發展生産力。思想牢籠的突破,帶來以市場為取向的解放生産力的新攻略:農村以家庭為單位的聯産承包,瓦解了“一大二公”舊體制;價格管制的放鬆,開啟了市場定價和市場引導生産的新機制;對所有制壟斷的松綁,激發了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對國際市場的開放,使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快速成長;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國債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等的發育,為生産要素的流通開闢了廣闊空間……中國經濟由此插上騰飛翅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但是,由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不到位,特別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沒理順,加之國內外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中國經濟在歷經30多年高速增長之後,面臨了要素成本上升、供需結構失衡、轉型升級艱難、增長速度放緩、創新動力不足、環境資源難以支撐等嚴峻挑戰。
  怎麼辦?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堅定而又鮮明的抉擇:全面深化改革。並為這一輪改革的方向與目標設定了一個新坐標: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中國新一輪改革正在關鍵領域向縱深挺進:大規模簡政放權與權力清單的開列,意味着“有形之手”法無授權不可為,“無形之手”法無禁止皆可為;上海自貿區試驗推出的負面清單制度,正在開啟對內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啟動,必將提升財政杠桿在經濟發展中的正能量,進而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發展混合所有制和構築新型國資管理體制,為國有企業改革注入了新內涵;利率市場化前期改革已經鋪開,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正在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悄然前行……
  這是又一次“向我開炮”式的革命:要向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發起總攻,要突破這樣那樣的利益固化的藩籬,要以改革之劍斬斷束縛新時期生産力發展的一切陳規陋習。惟其如此,才能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為中國經濟升級版打造新引擎,才能為中國社會生産力的解放與發展開闢更加寬闊的新天地。
  歷史經驗表明,改革沒有浪漫曲,革自己的命遠難於革他人的命。但是,肩負遠大理想和歷史重任的中國共産黨人別無選擇。因為,在《中國共産黨章程》上寫着:“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説,生産力發展無止境,生産關係變革沒有一勞永逸,中國共産黨變革生産關係、解放與發展生産力的使命也永遠沒有終止期。
  中國共産黨人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偉力,源於不斷戰勝和超越自我的自信。革命如此,建設如此,改革同樣如此。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新華社評論員:譜寫實現中國夢的青春華章 2014-05-03
新華社評宋林案:真相就在那裏 否認別忙着上路 2014-04-21
解放土地,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産力 2014-02-14
[社評]將改革之帆高高揚起 2013-03-18
新華社社評:繼往開來 團結奮進 2012-11-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